为地方小b体育吃立法到底灵不灵?
日期:2023-04-01 17:58 | 人气:
b体育“哎——正宗的兰州拉面,吃起来滑溜溜的呦。”餐厅里,头发微卷、腰系白围裙的师傅,将发酵好的面粉捏成团后,只见他手捏两端,十分熟练地抖动着、拉扯着,十根、二十根、四十根……极富弹性的面条,如同抽丝般被越拉越细,旋即将它“窜”入沸腾的水锅中……
1989年,解放日报刊登了一篇名为《又一股西北风,上海人品尝“兰州拉面”》的文章,文中描述了上海兰州拉面馆内的热闹场景。
时至今日,兰州拉面已经遍布全国各地的街头巷尾,与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并称为中国小吃三巨头。
金沙河创投合伙人朱啸虎曾有此评价:“中国线万家是兰州拉面,中国的麦当劳和肯德基就是兰州拉面。”
但与麦当劳、肯德基不同的是,兰州牛肉拉面的生产经营较为分散,并未实现如前两者一般的标准化生产。
据工人日报消息,由甘肃省政协办公厅提出的,关于将《兰州牛肉拉面产业发展条例》列入立法规划立法建议,已列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调研项目,将由相关部门和单位抓紧推进立法调研、论证、起草等工作。
兰州牛肉拉面历史悠久,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目前,兰州牛肉拉面已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面馆超过50万家,年销售额粗略估计超过4000亿元。但目前甘肃省还未形成比较统一的牛肉拉面质量、技术、标准体系,生产、加工、经营、服务等环节服务质量都缺乏法制保障。
其实早在2018年的中国面条博览会上,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会长马利民,就曾公布《兰州拉面经营规范标准》,对兰州牛肉拉面的店面标准、服务标准、操作标准、安全标准等作出了细致规定。
如操作方面,《标准》规定牛肉拉面的原汤和水的比例不得超过1:2,兰州本地以外的店铺应在店名后注明兰州牛肉拉面(兰州牛肉面)。
如今5年过去了,#甘肃将为兰州牛肉拉面立法#热搜下,“有些店的面里一片片牛肉真是吹弹可破,放在汤里若隐若现”的评论,还是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共鸣。
关于兰州拉面,有一个流行且具有科普性的梗。那就是,在兰州并没有“兰州拉面”,只有牛肉面。而我们街边所看到的“兰州拉面”店,最早是由青海化隆人开的,和兰州没有关系。
为了提高地方小吃的品牌影响力,天津、湖南、四川等地都陆续出台过针对地方特色小吃和传统美食的行业标准,沙县小吃、天津煎饼果子、b体育柳州螺蛳粉、扬州炒饭等地方特色小吃,都具有相应的地方小吃官方标准。
以法律手段为地方菜、地方小吃的发展保驾护航,越来越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常规操作。柳州螺蛳粉就是受益者中的一大范例。
2015年6月,柳州螺蛳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编制领导小组成立,起草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柳州螺蛳粉》,对袋装螺蛳粉的用料、包装、产品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都做出了规定。不仅统一了袋装螺蛳粉食品安全标准,还解决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近年来,《柳州螺蛳粉汤(配)料包生产规范》《柳州螺蛳粉生产消毒杀菌规范》《田螺稻田生态养殖技术规范》等标准陆续出台,其标准化理念贯穿了螺蛳粉制作生产的全产业链。
如今,b体育柳州市已经建成了螺蛳粉产业园、螺蛳粉特色小镇、螺蛳粉电商产业园等产业聚集区,吸引了百余家企业入驻,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借着螺蛳粉这张靓丽的名片,柳州还推动“螺蛳粉+旅游”的深度融合,柳州螺蛳粉产业园旅游区和螺蛳粉特色小镇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区,产业链得到了进一步延伸。
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23年中国螺蛳粉行业发展现状及消费行为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600.7亿元,同比增长19.8%,未来柳州螺蛳粉产业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将达到889.9亿元。
柳州螺蛳粉的标准化经验,并不适合所有品类的地方特色小吃。可以说,它的成功,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结果。
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坐拥柳州钢铁集团、五菱汽车等知名企业,有着浓厚的工业传统和实践经验,这为柳州螺蛳粉的工业化道路作了铺垫。
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柳州螺蛳粉跳出了现制现售的传统餐饮思维,将目光转向预包装食品这片蓝海。随着2014年10月28日柳州第一家预包装螺蛳粉生产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开始生产袋装螺蛳粉,柳州螺蛳粉开始了在产业化道路上的狂奔。
媒体资源的背书也为柳州螺蛳粉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b体育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为柳州螺蛳粉打开了知名度,让其从柳州街边小吃摇身成为全国闻名的美食,那么顶级网红李子柒的加入,则是进一步推动柳州螺蛳粉进军国际市场。
通过立法实现标准化,可以说只是柳州螺蛳粉成功实现产业化的必需条件与要求之一。
“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五黄(面条黄亮)”向来被奉为一碗正宗兰州牛肉面的标准,然而街头巷尾的兰州拉面店多以夫妻老婆店的样貌示人,即使有了“实心、实料、实功夫”的理念共识,其具体标准难以实现统一,每家做出来的口味都千差万别。
标准化的难以实现,也让兰州牛肉拉面深陷“有品类无品牌”的困境。纵然有如陈香贵这样的新兴兰州拉面品牌,尝试打破兰州牛肉拉面简单的家庭作坊经营模式,打造肯德基、麦当劳式的连锁餐饮管理体系,但这在大体量的兰州牛肉拉面品类中,影响力是有限的。
与此同时,“手工拉面”是兰州牛肉拉面的特色卖点之一。纯手工现场制作的程序,就已经将兰州牛肉拉面限制在了现制现售的传统餐饮行业,强行挤入预包装食品赛道反而失了“灵魂”。
纵使兰州牛肉拉面标准化的实现具有重重现实阻碍,但为其立法,却也并非是多此一举,这本身就释放出一个良好的信号。
一直以来,兰州牛肉拉面的牛肉分量广受食客吐槽。“牛肉拉面没有牛肉”“一头牛吃三年”等调侃广为流传,不是面里肉太少,就是肉切得太薄。在#甘肃将为兰州牛肉拉面立法#的热搜词条下,就有网友建议兰州拉面立法出台牛肉重量标准,让吃拉面的时候,能真正吃到牛肉。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地方小吃的标准化,除了能够便于消费者维权,还能有力地保障食品安全。
以《柳州市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条例》为例,其中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原材料种植(养殖)基地应当如实记录使用农药、肥料的名称、来源、用法、对象、使用日期和停用日期等信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禁止超范围、超标准使用农药(含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等农业投入品”。这些规定,无疑划清了地方小吃生产红线,为食品安全问题追责提供保障。
退一万步说,立法最起码为兰州牛肉拉面确立了一个行业规则,为其食品安全问题兜了底,而这,或许才是广大消费者真正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