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育走进沙县小吃第一村——俞邦村 感受小吃的文化
日期:2023-05-01 02:13 | 人气:
b体育东南网三明10月2日讯(本网记者 肖晓敏)近日,东南网记者走进沙县夏茂镇俞邦村,该村据夏茂镇2公里,辖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66户人家。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打造,b体育俞邦村已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特色村。俞邦村自然资源丰富,市民到此可以游廊桥、拜尚书、酌清泉、品小吃……游客不禁赞叹:“在俞邦可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好一幅生态美,百姓富的景象。”
俞邦村的龙凤溪穿村而过,一河两岸,依山傍水,层峦叠嶂,树木繁茂,幢幢楼房错落有致,房前、屋后、河边、路旁,处处都种了树木和一些不知名的花朵。在村里的休闲公园里满池的荷花盛开,亭亭玉立,水车旋转,流水潺潺,一个花园式的新农村展现在眼前。“柳下听虫鸣,荷花映落日。阡陌汇春水,风光最江南。”在俞邦村就可看到这样的风景。
千百年来,这里的村民秉承祖训,重视生态环保,森林资源保护良好,全村共有百年古樟树10棵,绿化覆盖率高,是全国绿色生态村。山上、田里到处可以看到一块块褐色的牌子,原来是美丽乡村的责任区域划分,上面标有责任人和责任范围,细化到每块土地的文明管理。
在俞邦村的一块空地上,整齐的排列着晒衣杆,住附近的居民说,他们的衣服都是统一晾在这里,既方便村民生活,又有利于村容村貌改善。
俞邦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系唐大臣俞文俊后裔,始于公元680年。在入村口,我们看到两边各设有一块“下马石”。宋朝时期,在俞邦村出了一名户部尚书俞肇,俞肇在朝为官,正直无私,廉洁奉公,受到皇帝的信任,故皇帝特在俞肇尚书的家乡俞邦村,立了这块“下马石”,以示恩宠。
该村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形成了一种“耕读文化”。古时有一门叔侄三进士,俞括(1073年)、俞敷(1128年)、俞肇(1148年)三位进士,六代一将军一尚书一府尹,为此苏东坡先生赞曰,“盖世英杰,有其兄无其弟,有其父无其子,未若君世世相承也。b体育”
明清风格的古廊桥龙凤桥,一千多年历史的尚书井,老宅里皇帝特赐“忠烈流芳”牌匾,悬于大厅上……俞邦村建村1200多年,村民完好地保护着历史的痕迹,至今村民都还在使用门前的水渠。
各地兴起美丽乡村建设,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乡村建设要做的不仅仅是改变村貌,对于当地独有的文化和内涵更加要保留好传统美和特质美。
夏茂镇是名扬天下的“沙县小吃”的发源地,这里地域平坦辽阔,物产丰富,素有闽西北粮仓之称。俞邦村小吃源远流长,有“汉民族饮食文化的活石”与“著名客家小吃”之称。俞邦村人率先走出山门,把沙县小吃带到全国各地,被誉为“沙县小吃第一村”。米粿、芋饺、金包银、豆腐丸、米冻……各色小吃都可品尝到,还有当地独有的全牛宴,品种达60多种,味道鲜美。
俞邦村全村外出经营沙县小吃业达236户、558人,占全村总户数的88.7%,小吃业主每年人均纯收入达7万元。
夏茂镇邹书记告诉记者,俞邦村沙县小吃已经有千年历史,建设了沙县小吃文化馆和农耕文化馆,让人们记住沙县的历史,感受沙县的文化。通过实物的展示,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小吃的制作工艺。
90年代是沙县小吃的起步阶段,土地流转,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沙县人将沙县小吃带到了五湖四海,增加了收入。带出去的不仅是小吃,还有沙县人敢闯敢拼的精神。沙县人通过努力,现在已经在全国各地扎根,挣了钱,回来建设家乡的干劲就更足了。邹书记说到。
俞邦村引导农民以土地、山场、房屋等资源进行入股,以“小吃之乡,富美俞邦“为旅游品牌形象,开发人文与自然两大主题,创造”乡村休闲度假与文化旅游综合体“,游客可以欣赏生态之美,品尝特色小吃、观赏民俗文化,体验农耕文化。
该村将自然山水的绿色资源延生到旅游产业发展,目前,在筹划着采摘节,户外深呼吸帐篷节等。
俞邦村被市、县列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村。在俞邦村还建了一座游客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内设各项为游客服务的设施,接洽旅游业务,提供住宿服务,在此还可以购买当地土特产。不仅要生态美,还要百姓富,俞邦村大力打造旅游产业,促进村财增收、农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