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b体育饮食十篇

日期:2023-09-04 22:04 | 人气:

  b体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急剧升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消耗健康资源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其中,环境因素即食物供应的极大丰富和静态的生活方式,在糖尿病的发生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将血糖控制在稳定的水平,饮食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之一,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内容。、

  ①纠正代谢紊乱,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并消除症状。②维持正常体重,肥胖者减少热量摄入,使体重下降以改善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瘦者提高热量摄入,使体重增加,以增强体力和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③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使血糖、尿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延缓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④维持健康,使成人糖尿病患者能从事各种正常的生理活动,保证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正常发育并能维持较强的体力活动

  尽量做到粗细搭配,以粗制米面为主,适当的杂粮为副,慎食甜食、糖果、糕点。主食量:比较肥胖的患者每天主食总量应控制在200g~250g,体重正常的患者每天主食总量为250g~300g,如活动量增加的患者,可控制在300g~400g,青少年、怀孕和哺乳期及重症营养不良的糖尿病患者,每天主食量应控制在250g~350g。

  绿叶蔬菜含糖量低,它不仅能提供大量维生素和无机盐,常见蔬菜有大白菜、青菜、韭菜、西葫芦、冬瓜、绿豆芽、芹菜、番茄、白萝卜、尖辣椒、春笋、茼蒿等。烹调时力求用油到最少量,应以植物油为主,少用或不用油炸、油煎方法。

  应根据病情适当选用,当血糖、尿糖控制较好,而且饥饿感不明显时,可适当吃些水果,如梨、桃、橘子、苹果、西瓜,但同时应扣出主食相应的量。

  适量的蛋白质为人体的必须,应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选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低脂肉类,如瘦牛肉、羊肉、猪肉、鱼和海产品,经济条件差的患者,豆类及豆制品也是极好的蛋白质来源,奶和奶制品尽可能选择低糖脱脂奶,对伴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

  除了以上需患者平时要了解、熟悉和掌握的内容外,还需要强调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因烟酒可加重脂肪代谢,促进脂肪肝的形成,尤其是酒精,可直接损伤胰腺,每天的膳食中,要注意增加钙、锌、硒的摄入量,注意补充维生素B1、B2,胡萝卜素等。

  让患者明白合理的饮食同药物一样,是科学治疗糖尿病手段中不可获缺的重要环节,大有学问,一定要熟悉掌握,持之以恒,才会受益终身。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重中之重,所有糖尿病患者无论是轻型的还是重型的,无论是用胰岛素的还是用口服降糖药物,都必须进行饮食控制,而且应该终身坚持。所以糖尿病患者应该知道饮食控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1 控制总热能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总热量每千克标准体重25~30 kcal,摄入的热量能够维持正常体重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肥胖者必须减少热能摄入,消瘦者可适当增加热量达到增加体重。

  2 老年糖尿病患者易缺少微量元素,应适量补充铬、锌、镁等微量元素。铬能够改善糖耐量,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脂。含铬的食物有酵母、牛肉、肝、蘑菇、啤酒等。凡是病情控制不好的患者,易并发感染或酮症酸中毒,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尤其是维生素B族消耗增多,应给维生素B制剂,改善神经症状。

  3 选择易于消化、清淡、富含高质量蛋白质的食物。有的患者怕多吃蛋白质而增加肾脏的负担。当肾功正常时,糖尿病的膳食蛋白质应与正常人近似。当合并肾脏疾病时,应在营养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安排每日膳食的蛋白质量。乳、蛋、瘦肉、鱼、虾、豆制品含蛋白质较丰富。应适当食用优质蛋白,目前主张蛋白质应占总热能的10%-20%。谷类含有植物蛋白,如果一天吃谷类300克,就可摄入20克~30克的蛋白质,约占全日蛋白质的1/3~1/2。植物蛋白的生理价值低于动物蛋白,所以在膳食中也应适当控制植物蛋白。尤其在合并肾病时,应控制植物蛋白的食用。

  4 供给适量的碳水化合物。目前主张不要过严地控制碳水化合物,糖类应占总热能的60%左右,每日进食量可在250克~300克,肥胖应在150克~200克。谷类是日常生活中热能的主要来源,每50克的米或白面供给碳水化合物约38克。其它食物,如乳、豆、蔬菜、水果等也含有一定数量的碳水化合物。莜麦、燕麦片、荞麦面、玉米渣、绿豆、海带等均有降低血糖的功能。现在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无糖食品”,“低糖食品”等,有些病人在食用这些食品后,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血糖上升。这是由于人们对“低糖”和“无糖”的误解。认为这些食品不含糖,而放松对饮食的控制,致使部分病人无限制的摄入这类食品,使血糖升高。事实上低糖食品是指食品中蔗糖含量低,而无糖食品指的是食品中不含蔗糖,但是这些食品都是由淀粉所组成,当人们吃进淀粉食品后,可转变成葡萄糖而被人体吸收,所以也应控制这类食品。

  5 供给充足的食物纤维。流行病学的调查提出食物纤维能够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改善糖耐量。其机理可能是膳食纤维具有吸水性,能够改变食物在胃肠道传送时间,因此主张糖尿病饮食中要增加膳食纤维的量。膳食中应吃一些蔬菜、麦麸、豆及整谷。膳食纤维具有降解细菌的作用,在食用粗纤维食品后,能够在大肠分解多糖,产生短链脂肪酸及细菌代谢物,并能增加大粪便容积,这类膳食纤维属于多糖类。

  6 控制脂肪摄入量。有的糖尿病患者误认为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只是控制主食量。其实不然,现在提倡不要过多的控制碳水化合物,而要严格的控制脂肪是十分必要的。控制脂肪能够延缓和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目前主张膳食脂肪应减少至占总热能的25%-30%,甚至更低。应限制饱和脂肪酸的脂肪如牛油、羊油、猪油、奶油等动物性脂肪,可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但椰子油除外。

  7 纠正影响糖代谢的饮食习惯,如嗜甜食、饮酒、晚餐进食过多等。酒精能够产生热能,但是酒精代谢并不需要胰岛素,因此少量饮酒是允许的。一般认为还是不饮酒为宜,因为酒精除供给热能外,不含其它营养素,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易引起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另外有的病人服用降糖药后饮酒易出现心慌、气短、甚至出现低血糖。

  8 针对老年患者的饮食疗法应尽量简单,同时又能达到营养均衡,合理安排每日三餐,每餐都应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以有利于减缓葡萄糖的吸收。尽量符合老年人多年来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多的变动,以免引起营养不良; 9 应控制油炸食品,粉条薯类食品及水果。但不是不吃薯类和水果,应学会自行掌握各种食品交换的方法,这样才能够达到平衡营养。

  众所周知,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原则首先是控制饮食的总热量,即患者可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及体力活动等情况计算每天应摄入的总热量,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地搭配不同营养素的比例。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在糖尿病患者每天的热量供给中,碳水化合物应占55%~66%,脂肪不应超过30%,蛋白质应占15%~20%。糖尿病患者若过多地摄入脂肪势必导致其总热量的摄入超标,且可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糖尿病患者若过多地摄入蛋白质则可增加其肾脏的负担。而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可直接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它是健康人以及糖尿病患者最经济、最重要的能量来源。这也是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在三大营养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原因。但由于碳水化合物的升糖能力在三大营养素中相对最强,因此,如何降低碳水化合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是糖尿病患者在实施饮食疗法中应特别关注的问题。

  营养学家曾经认为,各种淀粉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后,会在消化酶的作用下,以大致相同的速度消化分解为葡萄糖b体育。所以,所有含淀粉的食品对人们餐后血糖的影响相差无几。但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医学院的瑞文发现,食物的物理性质和形成对淀粉分解的速度影响很大。由于不同食物进入人的胃肠道后被消化吸收的程度不一致,因此,即使含等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对人体血糖水平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为了区分不同碳水化合物引起的不同血糖应答,1981年Jenkins等人提出了血糖生成指数的概念,用来衡量某种食物或膳食组成对人血糖浓度的影响程度。血糖生成指数(也叫升糖指数,G1)是指人们摄入了含有50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摄入等量的葡萄糖后(一般为2个小时后)人体内不同血糖水平的百分比值。某种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可以反映该种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通常,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数值被定为100。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值的计算公式是:血糖生成指数等于食物2小时血浆葡萄糖曲线下的总面积除以等量葡萄糖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曲线。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表明,含有相同数量碳水化合物的不同食物,其消化吸收率和引起的血糖应答不同。血糖生成指数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人们对碳水化合物“质”的思考。碳水化合物的“量”和“质”会同时影响人体内的血糖水平,而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质”取决于血糖生成指数的高低。一般来说,血糖生成指数大于70的食物为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在55~70之间的食物为中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小于55的食物为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在人的胃肠内停留的时间长,吸收率低,释放葡萄糖的速度缓慢,而且,该类食物释放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的速度也慢。而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消化较快,吸收率高,该类食物释放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峰值高。200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颁布的餐后血糖管理指南明确指出:糖尿病患者要通过低糖负荷饮食控制餐后血糖,要注意碳水化合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并注意不同的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而不应简单地计算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现代营养学认为,血糖生成指数是一个比糖类的化学分类更有用的营养学概念。它揭示了食物和健康之间的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血糖生成指数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的关系。长期摄入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可使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增加,并可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动物实验显示,用高血糖生成指数的饲料喂养的小鼠比用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饲料喂养的小鼠会更早地产生胰岛素抵抗。

  研究表明,摄入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的人其餐后血糖的峰值低,这有利于控制血糖。Heilbronn等人对45例体重超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为期12周的饮食干预后发现,与摄入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相比,摄入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糖尿病患者应参照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值合理地选择食物,并建议有关部门要在食物的标签上注明其总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及血糖生成指数值。《餐后血糖管理指南》也指出,可以通过血糖生成指数值来评价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负荷。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与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独立相关。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更为缓慢,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餐后血糖和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

  1.受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类型的影响。简单地说,单糖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其血糖生成指数高于多糖。支链淀粉比直链淀粉被人体消化吸收得快,其血糖生成指数值也较高。

  2.受食物中其他成分含量的影响。食物中的其他成分,如脂肪和蛋白质等的含量,能延缓食物的吸收速度,从而可降低血糖生成指数。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人们所摄入的食物中若脂肪的比例增高会使总热量增加,同时还会增加人们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若蛋白质的比例增高则可增加人们肾脏的负担。因此,糖尿病患者对于所摄入食物的成分应按比例进行限制,可适当地增加富含食物中膳食纤维的食物,这不仅有利于降低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还有益于改善肠道菌群的状况。

  3.受食物的形状和特征的影响。较大颗粒的食物必须经过咀嚼和胃的研磨才能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这样就延长了消化和吸收的时间,从而可以使葡萄糖以缓慢、温和的形式释放。

  4.受食物加工和烹饪方法的影响。不同的加工烹饪流程和方法都会影响食物的消化率。一般来说,加工得越细的食物,越容易被人体吸收,其血糖生成指数也越大。另外,食物的烹调方法也很重要,同样原料的食物烹调的时间越长,其血糖生成指数就越高。

  首先,应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和中血糖生成指数食物。糖尿病患者尽量不食或少食单糖和双糖类食物,严格限制纯糖食品、甜点等的摄入量。

  其次,要合理地搭配食物。糖尿病患者在选用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时,可以搭配食用适量的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例如,细粮的血糖生成指数值较高,而粗杂粮的血糖生成指数值较低,但适口性较差,可以将粗细粮搭配食用,这样既可以改善口感,又可以降低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

  第三,要选用科学的加工与烹调方法。食物在精细加工的过程中,不仅会损失一些营养素,还会使血糖生成指数增高,如糙米饭的血糖生成指数为70,精米饭的血糖生成指数值为83.2。另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降糖药可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分解,所以,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饮食结构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服用该药来降低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

  目前,许多糖尿病患者在饮食的安排上尚存在一些误区,例如,有的糖尿病患者认为碳水化合物的升糖速度快便过于严格地限制主食的摄入,并过多地摄入高蛋白质和高脂肪食物。这种做法只注意到了食物的即时血糖效应,而忽略了总能量和脂肪摄入量增加后所致的长期危害。对此,临床医生不仅应向糖尿病患者宣传食物中三大营养素的比例,更应该告诉他们如何克服碳水化合物的血糖生成指数相对较高的缺点,引导糖尿病患者合理地选择血糖生成指数相对较低的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糖尿病患者自己也应该将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作为选择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食品交换份”是营养学上的一个概念,凡能产生376.8千焦(90千卡)热量的食物即为一个“食品交换份”。换句话说,每个“食品交换份”的食物所含的热量都是376.8千焦,但其重量可以不同,例如,1个“食品交换份”的食物相当于米面25克、绿叶蔬菜500克、水果200克、牛奶125毫升、瘦肉50克,鸡蛋50克、油10克等等。

  食物按照其来源及营养成分的不同分为若干种类(如谷薯类、肉蛋类、油脂坚果类、蔬菜类、水果类等),同类食品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大体相当。同一类当中的不同种食品可以按照“食品交换份”相互交换而热量保持不变。例如,在谷薯类当中,50克大米可以和50克白面、50克玉米面、50克干粉条及6~8块苏打饼干相互交换;在肉蛋类当中,50克瘦猪肉可以和1个鸡蛋、100克鱼虾、100克豆腐干、250克豆腐相互交换。因此,运用“食品交换份”,糖尿病病友就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不同的食物,品尝不同佳肴,使饮食不再单调。

  节日的饭菜往往油水比较多,不可认为大油大肉炒的菜,只吃菜就没关系,其实菜中的油也不少。糖尿病病人尽量多吃些清淡的蔬菜,如芹菜、瓜菜、白菜、萝卜等等,不要吃煎炸食品。

  有人认为,饭(即主食)属于碳水化合物,应当少吃,而肉蛋类副食不含糖,多吃点无妨。其实不然。肉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这些物质在体内同样能转变成糖,吃多了同样能升高血糖,而且还会引起高血脂及肥胖。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要限制高蛋白食物(如肉类及豆制品),因为进食蛋白过多,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水果尽管含有糖分,但同时也含有大量水分及多种维生素,因此,糖尿病病人不必对水果一概拒绝,关键是要掌握吃水果的要领。首先,只有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病人才可以吃水果,如果血糖过高,则应以黄瓜、西红柿代替水果;其次,尽量选择含糖分低的水果如草莓、樱桃、猕猴桃、柚子、橙子、苹果、梨、葡萄、木瓜、火龙果等,而不吃含糖分高的水果如荔枝、桂圆、香蕉、鲜枣、山楂、椰子、水蜜桃、石榴、柿子、蜜橘等;第三,通常将水果作为加餐食品,在两餐之间(如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左右)或睡前吃,不要在餐后立即吃水果,以免因连续摄入过多的糖类使胰岛的负担加重,造成餐后血糖升高;第四,每次量不宜多,一次吃的水果量应限制在0.5个交换单位,折合成低糖水果大约200克,为了保持热量平衡,同时应减少25克左右的主食。每天吃水果最多不超过两次。

  另外,水果类的加工产品,如水果罐头、果汁、干果、果脯等,一般都是加糖制作的,不能与新鲜水果等同看待,糖尿病病人不宜吃。

  坚果包括核桃、花生、葵花子、杏仁、山核桃、松子、开心果、栗子、榛子仁等等,其果仁脆香爽口,很受欢迎。但坚果仁属于富含脂肪的高热量食品,一克脂肪可产生37.7千焦(9千卡)的热量,是糖类和蛋白质的两倍多,这类食品吃得过多会导致热量摄入大大增加,血脂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为葡萄糖,造成血糖升高;另外,大量食入还可升高血脂。因此,为保持血糖稳定,糖尿病病友对坚果类食品应当浅尝辄止,不宜多食,一天最多吃50~100克瓜子或花生,同时,要把坚果的热量从主食里扣除,例如,吃75克的带壳葵花子,应少吃100克馒头。

  有人认为,喝酒可以少吃饭,有利于饮食控制,这是一种误解。也有人认为酒精能舒筋活血,对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益,这种看法可能有一定道理,但总的来讲,酒精对糖尿病病人是弊多利少。这是因为:①酒只能提供热量,几乎不含其他营养素;②糖尿病病人可能因饮酒而影响正常进食,不利于饮食控制;③长期大量饮酒能损害肝脏,诱发胰腺炎,升高血脂,引起脂肪肝;④酒精能抑制肝糖异生,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病人如果空腹饮酒,极易发生低血糖。所以,糖尿病病人不宜饮酒,节日期间实在推不掉的话,只能少量饮用啤酒(不超过200克)或葡萄酒(不超过100克)。

  在节日期间,饭菜丰盛可口,此时往往刹不住嘴。许多病友饭吃的多了,就加大降糖药用量,认为这样就可以避免血糖升高,这是不可采取的。因为,多吃药不但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副作用也随之加大。

  “无糖”糕点的确给喜欢吃甜的糖尿病病友带来了福音,加之这类食品往往冠之以“无糖”或“降糖”食品的美名,所以,不少病人觉得这类食品可以随意吃。其实,所谓“无糖”糕点,是没有蔗糖,但糕点是粮食做的,是多糖,同样会产生热量,故不能随便多吃。

  糖尿病专家解释,饮食治疗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减轻胰岛负担,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并防止或延缓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二是维持健康,使成人能从事各种正常的活动,儿童能正常地生长发育;三是维持正常的体重。肥胖者减少能量摄入,可以改善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瘦者可使体重增加,以增强对传染的抵抗力。

  (1)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疗法,是一切治疗方法的前提,适用于各型糖尿病病人。轻型患者以食疗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体疗和药物疗法。只有饮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才能发挥好疗效。否则,一味依赖所谓新药良药而忽略食疗,临床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2)科学地安排好主食与副食,不可只注重主食而轻视副食。虽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应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有一部分也可变成血糖,成为血糖的来源。蛋白质和脂肪在代谢中分别有58%和10%变成葡萄糖。这类副食过多,也可使体重增加,对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应合理搭配,否则照样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3)饮食疗法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灵活掌握。消瘦病人可适当放宽,保证总热量。肥胖病人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以低热量脂肪饮食为主,减轻体重。对于用胰岛素治疗者,应注意酌情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睡前加餐,防止发生低血糖。体力劳动或活动多时也应注意适当增加主食或加餐。

  (4)饮食疗法应科学合理,不可太过与不及。即不能主观随意,也不能限制过严,一点碳水化合物也不敢吃,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现酮症。应根据自己的病情、体重、身高,严格地进行计算,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饮食,达到既满足人体最低需要,又能控制总热量的目的。

  Ⅰ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Ⅱ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猪油、黄油、奶油、肥肉,对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更应特别注意不用或少用,防止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

  Ⅲ不宜饮酒。因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营养素只供热能,每克酒精产热约7千卡(294焦),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数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饮酒后易出现心慌、气短、面颊红燥等反应。注意,胰岛素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为了病人的安全还是不饮酒为佳。

  糖尿病作为内分泌系统的一大疾病,已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在目前的各项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其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药物治疗和精神饮食治疗都是必需的。笔者主要从饮食治疗上来说明饮食疗法对于糖尿病治疗的原则及注意事项。饮食因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饮食疗法的原则:在规定的热量范围内,达到营养平衡的饮食。为保证营养平衡,糖尿病患者应在规定热量范围内做到主食粗细搭配,副食荤素搭配,不挑食,不偏食。饮食疗法是糖尿病基础治疗方法之一,在各种类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保持健康的体重,维持营养平衡,控制血糖。饮食疗法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饮食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目前,由于部分临床医生对病人饮食治疗缺乏具体的指导,加之患者缺乏营养知识,不少患者要么担心饮食过量,对很多食物望而生畏,非常苦恼,要么忽视饮食治疗。随着吃喝致使病情波动,长时间血糖居高不下,这对糖尿病的治疗是极为有害的。

  饮食治疗目的:采用科学的饮食,供给病人足够营养,以维持正常生理的需要,有利于控制体重、血糖、血脂、糖尿;有利于减轻胰岛素的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有利于防止出现各种并发症;配合药物和锻炼等,形成综合治疗,维持患者身体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劳动能力和延长寿命。

  饮食治疗的基本指导思想;饮食疗法是成功地控制糖尿病的必要方法,对糖尿病的治疗有积极意义,要引起足够重视。糖尿病患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心和耐心,必须掌握饮食科学知识,在医生指导下自觉地将饮食疗法贯彻于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全过程。糖尿病患者不论病情轻重,不论是早期或晚期,不论时候用药治疗,都要始终坚持,不能放松饮食治疗;糖尿病饮食治疗是一种营养素齐全、比例合理、营养平衡、适度控制、科学合理的饮食治疗。既不是饥饿疗法,也不是单纯节制饮食。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重点是在强调防止饮食热量过剩的原则下,控制血糖与控制体重、控制血脂;饮食治疗是强调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总摄取量,不是绝对控制糖的摄入,适量的糖也可作为患者均衡饮食中的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己的病情和上述的指导思想来规范自己的饮食行为和设计比较适合自身的膳食食谱。研究表明,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制定合理的食谱、增加体育活动等方法,对糖尿病的康复是非常有效的。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上升,而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糖尿病人易继发各种感染,尤其结核的感染。早有报道,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患者预后不佳。目前二病诊断、治疗水平均有提高,预后也有明显改善,预后主要取决于糖尿病的控制、肺结核的早期发现与治疗。如何早期发现肺结核及糖尿病呢?

  2.1 凡糖尿病患者有体重下降、疲乏、无力、发热及咳嗽、咳痰、咯血等呼吸系统症状,需及时进行胸部X线检查,糖尿病患者每半年定期胸部X线检查也是需要的。病情一直稳定的糖尿病患者,无任何理由可解释其血糖、尿糖有波动者,需进一步检查其原因。

  2.2 凡起病较急、肺部病变以干酪渗出为主、伴有空洞、痰菌阳性且病情发展迅速,类似急性肺化脓症、急性肺炎者,应考虑并发糖尿病的可能。

  2.3 已进行积极抗结核治疗,病情仍不能控制,又可排除耐药菌或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应进一步检查血糖、尿糖。

  2.4 因30%糖尿病患者在长期慢性病程中可出现或伴发皮肤病变,故当肺结核病人有不能用药物过敏解释的皮肤损害者,应考虑并发糖尿病的可能。

  2.5 老年人由于肾小动脉硬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糖阈增高,可出现血糖升高而尿糖阴性。而老年糖尿病又常具有病情轻、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而慢性并发症多的特点,故在老年肺结核患者中,即使尿糖阴性也不能排除糖尿病的诊断,需进行血糖监测。

  2.5.1 积极控制血糖:除通过饮食适度控制、运动疗法外,可使用降糖药及胰岛素,但由于二病合并时肺结核多较重,建议胰岛素降糖较好。

  2.5.2 由于抗结核药及感染可影响血糖的波动,因此早期抗结核治疗时应注意监测血糖,逐渐把血糖控制稳定。

  2.5.3 治疗过程中由于抗结核药的胃肠反应等,患者饮食不佳,可能导致低血糖甚至低血糖休克,危及生命,一定要注意监测血糖。若出现头晕、乏力、烦躁、出汗、心慌等,要高度警惕。

  2.5.6 抗结核的疗程要相对延长,初治肺结核一年甚至更长,若血糖控制不好,结核病的治疗效果也较差。

  生活中常有一些中老年人,一旦发现患有糖尿病,就天天“吃糠咽菜”,肉、蛋、奶、油等都避之唯恐不及。医生一方面会为病人的自我克制感叹,同时也为他们对健康和营养的理解出现偏差而焦急。让我们看一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饮食误区:

  粗粮的好处是富含纤维,使粮食中的淀粉消化、吸收较慢,从而使血糖升高得较慢,但提供能量较慢,对于脾胃功能欠佳的人或老年人往往不宜过多进食,只能适当进食(如每天1餐中部分含粗粮)。白米和白面是可以吃的,但每餐不宜超过100~125克(生重),但也不宜少于75克。

  粮食是人体碳水化合物的来源,也是身体能量的最快捷来源。如果主食进食较少,会使人全身无力,有饥饿感。有些糖尿病患者吃主食较少,还会在进餐后3~5小时出现出汗、心慌和头晕等低血糖反应。

  人的身体有相当大比例的蛋白(如肌肉、皮肤、毛发和内脏等),如果蛋白进食过少或偏食,就可能导致蛋白质营养不良,表现为乏力、皮肤干糙、毛发脱落或头发发黄、四肢肌肉萎缩,严重时还会出现全身浮肿等。每天1个鸡蛋b体育、100克瘦肉(各种红肉、白肉均可)是活动量不大的体重60~70公斤者的必需量。

  红肉和白肉营养不同,从营养全面的角度考虑,应该都摄取一些,但应注意减少肥肉的摄入。在肉食的选择上可根据个人喜好、消化功能和营养全面等原则,不应只考虑胆固醇高低而对红肉一律封杀。每种食物都有其独到的营养,切不可因噎废食。

  稀饭中的粮食由于烹饪时间较长,人体吸收较快,因而会使血糖升高较快。但吃稀饭引起的血糖升高又会很快下降,因而如单纯进食稀饭作为主食,会出现血糖先高后低的现象。对于脾胃偏弱的老年人,吃稀饭有助于饭食的消化吸收,也有助于身体快速获得能量。适量进食稀饭常需结合一些干粮,这样既有利于营养快速吸收,又可以防止喝粥后的低血糖。至于喝粥后的高血糖并不难克服,如餐后散步20~30分钟常常可以抵消进食稀饭后引起的一过性高血糖。

  其实,糖尿病饮食就是普通人的健康饮食,真正的健康饮食是营养均衡、不偏食,适合每个人的身体和健康需要,又能满足个人口味的饮食。而饮食的偏好也不可忽视,这种偏好往往是身体特殊需要的反映,应该加以科学分析,努力扬长避短,而不能简单地按普遍理论予以评价。因此,并不需要对自己钟爱的饮食说“不”,而应该想方设法既说“是”,又能克服其不利的一面。运动是身体获取必要的营养又不会产生血糖过高的法宝。慢慢吃、七分饱对于健康是一个好建议。

  杏字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存在。我国自古以来就将杏列为五果之一。杏色泽悦目,香气扑鼻,而且果肉鲜甜软糯,营养也极为丰富,说到杏,你会不会联想到红杏出墙呢?为什么要用杏来代表有外心的女子呢?我推测可能跟杏自身的性质有关。杏的成熟过程与别的水果不同。在杏成熟时,首先是杏肉先变成黄色,然后才是果皮由绿色转为黄色或红黄。当女子有出墙行为时,最大的可能就是她的心先变了。

  营养学家测定,甜杏仁的营养比杏肉还丰富,每500克甜杏仁含:蛋白质120克、脂肪240克、钙649毫克、磷929毫克、铁17.9毫克,还含有多种维生素。

  杏的果、仁、叶、树皮均可入药,但主要是杏仁,杏仁以苦杏仁为佳。苦杏仁性温,有小毒,具有止咳、平喘、祛痰、润肠、通便的功效,主治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多、哮喘、大便燥结、老年性肠液枯燥、产后便秘等疾症。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生物活性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其特征是高血糖、尿糖、葡萄糖耐量降低、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1]。在目前医疗条件下,世界上还没有彻底根治糖尿病的好方法,唯有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控制、代谢监测和糖尿病宣传教育等综合措施,其中饮食治疗是所有措施的基础,是糖尿病人有效控制血糖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之一[2]。但是,临床上有大量的糖尿病患者、甚至一些医务工作者,对糖尿病的饮食治疗还存在一些误区[3],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糖尿病的饮食管理作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念和新进展,现综述如下。

  20世纪以前,胰岛素还未应用于临床,低热量饮食一直是减少糖尿的重要手段。饮食方案的特点是严格限制热量的摄入,被称为“饥饿疗法”。如Karl von Noorden的燕麦饮食疗法,Adolphe Mosse的土豆饮食疗法,Arthur Scott Donkin的脱脂牛奶饮食,von During的蔬菜饮食疗法等[4] 。进入21世纪以后,碳水化合物在整个饮食结构中占总能量的比例逐渐增高,20年代初,主张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仅占总能量的20%,50年代占总能量的40%, 70年代占总能量的45% [5] 。

  莫永珍[6]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提出: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均衡饮食,持之以恒。每日需摄取谷类、肉蛋类、蔬菜水果、奶制品和油脂等五类基本食物食物,保证正常的生理需要,热量的分配应该是脂肪占25%~30%,碳水化合物占55%~65%,蛋白质比例

  童立芳[7]糖尿病饮食标准化治疗方案提出,糖尿病患者的食谱种类可以用医嘱的形式开出,体现了饮食治疗的个体化和动态性。医生和营养师应根据病人的血糖、血脂、体重等情况,动态地调整饮食治疗方案,有利于血糖控制。

  陈翠[8]、陈添连[9]强调系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积极影响:通过开展教育讲堂、分发宣传册等形式,宣传糖尿病的理论知识,引导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通过实物展示,操作演练、家属参与等方式,指导患者量身高、称体重,并根据公式计算标准体重;再根据标准体重、工作性质、劳动强度等,计算总能量,每日总能量=公斤体重×20~40千卡;再按供三大供能营养素的能量分配比例原则(碳水化物60%,肪肪25%,蛋白质15%),确定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保证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的供给;最后合理分配到三餐。教会糖尿病患者制定食谱,教会其掌握胰岛素注射和血糖监测的技能; 正确判断血糖水平,教会患者及家属观察低血糖的表现和并学会应急处理方法等。

  曾红梅[10]、魏玲[11]分别对各自医院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发放问卷调查,结果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治疗认知方面存在的误区惊人的相似,现罗列和纠正如下。

  3.1 少吃或不吃主食,减少进餐次数,最好感觉到饿了再吃,吃的越少,血糖控制越好。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是身体主要的能量来源,可以帮助脂肪氧化、节约蛋白质,有抗生酮作用,还有保护肝脏和解毒的作用。少吃或不吃主食,打破了机体的能量平衡,肝脏功能和胰岛素功能都会受到损害,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当人感到饥饿时,在低血糖的情况下,机体将调动各种升血糖的激素,出现反应性高血糖(即苏木杰反应somigy[12])。长期频发的低血糖、高血糖交替出现会导致多种严重后果:加重血管、神经的损害、 脑细胞功能障碍、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率增加且发病时间提前。营养不良使免疫力下降,感染发生率增加。

  3.2 不能吃糖,但可以用蜂蜜代替 蔗糖引起的血糖升高幅度与同等数量的淀粉类相同,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糖和蜂蜜,只要不超过总能量的10%。所有的营养性甜味剂,吃多了也会使血糖、血脂、胆固醇升高而影响糖尿病的控制。建议适量食用,并且在计算能量时必须把它们包括在内。非营养性甜味剂,如糖精、阿斯巴糖、乙酞磺胺钾和三氯蔗糖,能量极微,并不增加血糖水平,但必须在摄入标准(ADI)以下才是是安全的[12]。

  3.3 为了控制体重,尽量不吃肉及高蛋白饮食 蛋白质摄入有利于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因此对餐后血糖控制明显有利。肾功能正常者,蛋白质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0%~15%。有显性蛋白尿的患者蛋白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0%。

  3.4 采用胰岛素治疗后饮食就不需再控制,多吃的食物只要加大降糖药就可以了 胰岛素治疗必须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才可以调整为控制血糖平稳的最佳剂量。如果饮食不控制,血糖会更加不稳定。

  3.5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 水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果胶,其中果胶属于可溶性膳食纤维,有延缓葡萄糖吸收,降低血糖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吃水果需要掌握一定的时机,即必须在空腹血糖

  3.6 限制喝水 水是维持基本生命的必需物质,人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成人需水2500ml/d,其中1200ml来源于饮水,1000ml来自食物,300ml来自于体内代谢产生的水。糖尿病因多尿,需水量可能更高,夏天需4000ml/d。水不但能够稀释过高的血糖还有助体内生化系统的正常运动。不能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只有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或心功能不全时,才需要限制饮水。

  3.7 膳食纤维对控制血糖有利,故每日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每日只吃粗粮不吃细粮,违背了平衡膳食原则。如果吃太多的粗粮,可能增加胃肠的负担,影响蛋白质等微量元素的吸收,长期如此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对身体不利。选择主食应粗细搭配。

  近20年来,糖尿病饮食的概念逐渐被健康饮食观念所取代,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自由度逐渐放宽,即没有绝对的糖尿病专属饮食,推崇均衡营养、平衡膳食,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由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来提供。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基本被抛弃,从鱼油中获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ω-3脂肪酸,虽然不能改善血糖,但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所带来的心血管风险而备受关注[4]。

  4.1合理控制总热能,维持理想体重,使体质指数BMI控制在18.5~25之间。(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体重指数BMI(kg/cm2)=实际体重÷身高2)

  4.2 三大营养素的比例合适。碳水化合物占总热能的50~60%,相当于主食250~400克,最低不宜低于100~150克;蛋白质占总热能的10~15%。脂肪占总热能的20~25%,脂肪酸比例合适。单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和总胆固醇[12],可占10%~15%;多不饱和脂肪酸不能超过10%。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不能超过10%。

  4.3 膳食纤维要充足。膳食纤维素被称为是人类第七大营养素,虽然本身没有营养作用,但对糖尿病治疗有明显的作用。①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糖类的吸收过程,避免餐后血糖快速上升;②使人有饱胀感,减少食物的摄入量;③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④可以改善组织对胰岛素的感受性,达到调解血糖的目的。高膳食纤维食物有小米、绿豆、燕麦、全麦饼干、全谷类的面点、米饭、蔬菜、水果等,膳食纤维每日需要量为30克。

  4.4选择血糖指数(GI)低的食物。血糖指数(GI)是1981年由Jenkins博士首次提出的评价碳水化合物血糖应答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是指人体进食含50g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待测食物后,血糖应答曲线下的面积AUC与食用含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后血糖AUC之比[13]。一般认为:GI大于70的为高GI食物,在55~70之间的为中GI食物,小于55为低GI食物。如大豆、脱脂奶、扁豆、花生、全麦、苹果、梨橘子等,这些食物的GI均在55以下,可多食用。

  4.5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饥饿、避免暴饮暴食,保护胰岛的功能,避免血糖波动太大。

  4.6食物多样化,满足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合理的烹调方法,可以减少维生素的损失,如:先洗后切、上浆挂糊、打汤勾芡、旺火急炒、多加醋、慎用碱等。矿物质铬、锌、镁、钙、磷等也是糖尿病人不可缺乏的重要元素。以下食物对糖尿病人有利,可以主动摄取:小麦全粉、红糖、瘦肉、豆制品,鱼类(黄鳝、泥鳅),海鲜、海参、海藻、海带,麦芽、啤酒酵母、鸡肉、蛤蜊、动物肝,南瓜、黄瓜、苦瓜、、冬瓜、丝瓜,大蒜、洋葱、空心菜、萝卜、芦笋,红薯、魔芋、山药、白扁豆,黑芝麻、银耳、蘑菇、蚂蚁、蚕蛹、柚子、脐橙、罗汉果、西瓜皮、猕猴桃,玉米油、红花籽油等。

  4.7少量饮酒。对于病情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饮酒适度并同时进食,血糖不会受饮酒的影响。饮酒时需把酒中所含的热量计算入总能量范内;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引发低血糖;大量或长期饮酒会致血糖过高和糖尿病控制不良,因此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糖尿病伴发胰腺炎、高血脂、神经疾病和肾病时应禁酒。

  4.8选择适当体育锻炼,维持理想体重。运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血糖控制,利于减轻体重;运动还能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利于炎症控制、疾病预防和心理健康。有资料证明[147],坚持运动12~15年的糖尿病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中强度的体力活动包括快走、太极拳、骑车、打高尔夫球和园艺活动;较高强体力活动有舞蹈、有氧健身、慢跑、游泳、骑车上坡等。选择运动项目要和病人的年龄、病情、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及体质相适应。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重要的基础治疗,也是糖尿病教育的重要内容,糖尿病是否能够控制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正确理解和执行饮食治疗措施。无论Ⅰ型、Ⅱ型糖尿病还是糖耐量受损者,无论病情轻或重,是否用降糖药,饮食治疗是控制糖尿患者的代谢,预防并发症的必要手段,必须长期坚持,严格执行[15]

  [2] 王向向,丁长河等.血糖生成指数及其在糖尿病饮食治疗中的作用.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34(4):94-98

  [3] 汤仕荣,陈秀霞.摆脱糖尿病饮食治疗的误区.求医问药,2013,11(1)411-412

  [4] 凯若琳. 回顾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历史. 糖尿病天地・临床刊,2012,6(4):169-171

  [5] 周逸丹.糖尿病饮食治疗现状.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1,22(2):90-9

  [6] 莫永珍.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和教育.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77-478

  [7] 童立芳,刘志平.糖尿病饮食标准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护理研究.2010,24(3B):709-710

  [8] 陈翠,付云霞等.社区强化饮食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9,24(17):10-12

  [9] 陈添连,廖新运等.系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影响.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4):610-611

  [10] 曾红梅、智艳玲等.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认知调查及健康教育干预.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10):30-31

  [11] 魏玲,钱芳等. 糖尿病饮食治疗中的误区及对策.昆明医学院学报,2004(专辑):81-82

  [13] 杨月欣主编.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156

  [14]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15] 刘尊永.糖尿病综合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0-126.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的疾病,它还被称为“富贵命”。目前,我国普通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使得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这可能与人们长期过量食用高糖、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有着莫大的关系。饮食护理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对饮食进行合理的控制对控制血糖水平、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有帮助,能够适当的恢复胰岛功能。倘若不对饮食进行合理的控制,那么所有药物都不能有效的控制住糖尿病。

  科学合理的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但如今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对饮食治疗存在着误解:

  1.1 控制主食,副食随便吃 主食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而如果碳水化合物吃过多或者吸收过快,都会使血糖升高。鸡、肉、鱼、花生、奶、蛋等食品含糖少,所以有些病人认为应该少吃或者不吃主食,多吃副食。事实上人体内的三大物质代谢是会相互转化的,二氧化碳和水是糖进行完全氧化供能的副产品,而氮质、酮体等酸性产物会从蛋白质、脂肪分解供能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从而不利于内环境的平衡。

  流行病学调查的结论还有糖尿病的膳食研究史都表明,住在高糖膳食地方的人们糖尿病的发病率偏低,但是高蛋白质、高脂肪、低糖膳食反而会加速糖尿病的发生。所以说,糖尿病患者在控制主食的同时,副食也是不能随便吃的。

  1.2 限制饮水 许多患者因为糖尿病发病初期会多饮、多尿,所以他们渴了不敢喝水,这是不可取的。口渴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随着尿液排出把大量的水分带走了,从而感觉口渴。因此,渴了就应该喝水,而不应对它进行限制;若限制饮水会引起高粘血症或者脱水,更不利于患者的治疗。

  1.3 控制饮食越严越好 对于肥胖的和糖尿病早期的患者,适当的控制饮食可以改善血糖,控制饮食甚至是比服药更加重要。但是这并不是说控制饮食越严越好。对饮食进行严格控制,起初会因热量摄入减少而使尿糖、血糖暂时下降,然而随后会因为营养素不足,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只能由脂肪分解来供给,其分解出的是酮体,会导致酮症酸中毒,严重的甚至会危及到生命。所以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以能够满足人体正常能量代谢为准则,既不能多食也不能少食。

  1.4 糖尿病人不敢吃水果 许多糖尿病患者认为水果中都含糖,所以不敢吃水果,其实不然。事实上水果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用的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能够使体内胰岛素的活性得以提高,水果中还含有果胶,它可以延缓葡萄糖的吸收[1]。所以在掌握每日摄入饮食总热量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吃一些水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首先,吃水果的同时要坚持定期对尿糖、血糖进行监测,使它们保持稳定状态;其次,吃水果时尽量挑选梨、桃、桔、柚、李、梅子、樱桃等含糖量低的水果,不要挑选干枣、干果和桂圆、甘蔗、荔枝、葡萄等含糖量高的水果。

  1.5 多吃降糖食品 为了赚取高额利润,一些降糖食品的推销商声称饮食不需要控制,吃降糖食品就可以治疗糖尿病。事实上,现在市面上出售的降糖食品很多都是由苦荞麦、魔芋等多糖类、高纤维食品加工而成。降糖食品同样是食品,如果过量食用降糖食物而不注意体育锻炼、控制饮食等其他因素,那么血糖更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反而适得其反。

  2.1 合理控制饮食 糖尿病人的食量本来就很大,不能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应适当的控制饮食,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出比较科学的食谱,控制主食如淀粉类食物及米和面,不能吃甜糕点和糖。在饥饿的时候,可以适当进食乳类及豆制品等副食[2]。

  对于未成年患者,摄入的总热量要能够保证身体生长发育,避免摄入不足导致消化不良或者摄入过多引发肥胖;对于成年患者,摄入的总热量要由他的体重来决定,体重偏轻患者可以摄入适当多的热量,体重偏重患者可以减少总热量的摄入,体重正常患者对总热量要正常摄入。

  2.2 饮食种类多元化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种类要力求品种多样化,对糖尿病患者摄取的食物进行合理安排。其合理的食物比例是:蛋白质百分之二十、脂肪百分之三十、碳水化合物百分之六十。每天摄入的主食量不能超过三百克。患者要从奶、肉、蛋、鱼中摄入,因为它们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3 少食多餐 少量多餐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主要原则,尤其适用于一些消化功能比较差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应每天检查进餐情况,尽量做到少食多餐。一天的总食量不变,在减少每餐食量的同时增加餐次对胃肠道的消化吸收有帮助,会使餐后的血糖不会增太高,并且可以使胰岛β细胞的负担减轻。

  少量多餐还能够让葡萄糖得到较为均衡的吸收,这就好像服用了延缓血糖的吸收的药物一样,还可以避免在药物的作用下出现低血糖。有些患者没有调节好生活规律,常常不吃早餐,并且加大了中餐、晚餐的量,这样虽然总的食量没有增加,但是血糖却会变得难以控制。上午由于早餐未进食会出现低血糖,到了下午、晚上又会出现高血糖,并且晚餐后经过较短的时间就睡觉,活动量小了那就更不利于控制血糖。

  2.4 适量吃水果 实际上水果的确口感好,还能补充维生素等营养,所以关键是应如何吃。必须肯定的是,水果中含糖,所以糖尿病人必须要等到血糖控制良好后才能吃水果。适量的吃含糖量少的水果,尽量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

  3.1 坚持持久 要让糖尿病患者知道合理健康的饮食是科学的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一定要对其进行熟悉掌握,并坚持到底,才会使血糖控制住。

  3.2 严格戒酒戒烟 因为烟酒可以加重脂肪代谢,从而会形成脂肪肝,尤其是酒精,它会直接伤到胰腺。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应该贯穿于他们的一生,得了糖尿病并非意味着那也不能吃,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做,这也不能做,整日饥肠辘辘、担惊受怕。患者只要合理控制每天的饮食总热量,同样可以把生活安排的多姿多彩,从而增强战胜糖尿病的信心。

  糖尿病专科护士在课前根据患者个人资料计算出每例患者每日总热量及餐数,每餐主副食摄入量,三大营养素比例等,打印出营养食谱。③每次饮食实践课前1d,糖尿病专科护士集中讲解糖尿病饮食目的,如何进行食物交换份和怎样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让患者根据所学知识自己计算当日的饮食热量、晚餐的饮食热量,并将答案交给糖尿病专科护士,由糖尿病专科护士予以审阅、修改、指正。打印资料要求在授课后交给患者阅读,责任护士督促患者阅读自习资料,随时答疑。④每次饮食实践课集中授课1h,邀请患者到食堂现场观看糖尿病餐的烹饪过程。由营养师与糖尿病餐的烹饪老师一起接待患者,糖尿病餐的烹饪老师现场烹饪,营养师在一旁用专业工具进行讲解,如用盐勺控制盐的入量、食物烹饪的先后顺序、高汤应用等。⑤饮食烹饪完成后,请患者共同品尝糖尿病餐,糖尿病专科护士逐一询问患者饮食味道是否能够接受,是否与患者心目中的认识一致(如糖尿病饮食传统意义上讲为清淡饮食,患者自我感觉是否真为清淡)。两组患者出院后责任护士每月电线次,期间患者可以随时电话咨询,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评价方法在入组时及第3次随访时调查两组患者饮食知识和饮食行为情况并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①糖尿病患者饮食知识和行为量表参考相关文献[6]设计修改而成,其Cronbach′sα为0.76。量表分成3部分,包括患者基本情况、糖尿病饮食知识分量表(共20个条目,用以测量患者对糖尿病饮食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采用是非题作答方式,答对得“5分”,答错“0分”,满分为100分)、饮食行为分量表(共20个条目,用以测量患者的饮食行为情况。采用1~5级评分,分完全符合、比较符合、基本符合、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5级,分别赋予5分、4分、3分、2分、1分,满分为100分,>80分为饮食行为好,且总分越高饮食行为越好;60~80分为饮食行为中等;<60分为饮食行为差)。②生化指标检测:安排专职护士测量患者身高、体质量,计算体重指数;测量血压;检测FPG、2hPG评价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统计学方法研究所得数据输入SPSS12.0软件,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此次健康教育方式是小组模式,我们限制参加人数,一方面给患者更好的教育条件,另一方面减轻专科护士上课辅导时的压力,以帮助患者达到最理想的教育效果。英国的糖尿病饮食教育主要为小班教育[7],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来完成,其特点是注重具体的细节问题,以小型化、个体化教育为主,一次授课最多不超过10人。其次,新的健康教育方法更注重个体化,在授课前,专科护士给患者打印1份营养食谱,这份食谱根据每例患者的资料量身定做。在上课时,让患者计算自己的热量,比传统的讲授知识更能抓住患者的注意力,让教与学及时的更好的得到反馈。研究表明,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更能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8],与本研究结论一致。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的影响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饮食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常规健康教育只注重向患者灌输知识,以患者知识掌握的多少衡量健康教育的效果。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病程、对糖尿病饮食的理解程度不同,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也有区别,将掌握的知识能否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差别也很大[9],对患者饮食行为的差异也很大。有研究表明,很多患者掌握了糖尿病知识,但在行为改变上做得并不到位,尤其是饮食、生活方式和心理方面[10]。行为改变被认为是衡量糖尿病教育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志[11]。

  有研究显示,与实施单纯的理论讲述和讲解知识为主的健康教育,实施包括行为改变的教育可取得更大成效[12]。糖尿病的饮食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虽然教育知识可以通过传统的教育大幅提高,但将掌握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中更加重要。Cox等[13]通过对457例糖尿病患者研究发现,虽然75%的患者接受饮食知识教育,但是接受过教育的人中只有不到50%的患者能遵从饮食教育。就饮食教育而言,临床普遍使用的集中大讲课已不能很好满足患者饮食自我管理的需要,开展个体化、有针对性,结合患者接受能力的饮食教育对临床进一步深化糖尿病饮食教育有重要意义[14]。标准化饮食课程采用一听、二算、三看、四尝的方法,对糖尿病饮食无论从感观到理性都有认识。一听,听老师讲课,了解饮食课程;二算,算自己到底吃多少热量的饮食;三看,看糖尿病饮食怎么制作,怎么放油和盐;四尝,品尝糖尿病膳食味道,淡到什么程度才是标准。有了这4个标准,糖尿病患者就可以按照“模板”自发地进行饮食学习和模仿。这种教育方法不是形而上学的教条主义,也不是被动地灌输,是真正把糖尿病知识转化为饮食行为,是理论联系实践。只有不断地改进饮食行为,才能培养患者的自护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最终才能达到战胜疾病,维持良好的代谢控制水平的目的[15]。

  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血糖控制指标的影响表1结果显示,标准化饮食健康教育后观察组血糖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饮食治疗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对血糖等代谢指标产生积极的影响。何健敏等[16]的饮食实践课,吴素琴等[17]的饮食示范餐教育,童立纺等[18]的饮食标准化治疗方案的研究均显示饮食治疗对血糖的改善产生相似的治疗效果。标准化饮食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在于有针对性地进行饮食指导,并将实际知识转化为技能,落实在日常行动中,以提高患者的饮食行为。本研究中,通过标准化饮食健康教育,患者的饮食知识有大幅度提升,通过饮食实践课和课中练习、课后强化自习,患者的饮食行为发生明显改变,患者反映以前一直认为糖尿病饮食就是清淡饮食,导致糖尿病餐的行为习惯很难保持,也不敢外出就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其结果是饮食行为不能有效的保持,导致血糖波动。自从参加饮食实践课,患者与营养专家面对面交流饮食制作方法,明白原来糖尿病餐一样可以美味,许多饮食小窍门也让患者对饮食行为的保持有了信心,外出就餐也不再害怕,这些良好的就餐行为习惯也最终让他们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鉴于本次研究受研究时间和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目前只针对本院住院糖尿病患者开展饮食干预分析,对于门诊、社区等糖尿病患者未针对性地进行饮食教育效果观察和研究,饮食教育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有关研究认为,糖尿病的教育效果会随着时间阶段的改变而有所不同,短期强化教育会对患者的糖尿病的知识水平大幅度提升,行为改变也会非常明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6个月后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会有所降低,行为改变也会有所倒退[19]。本次饮食研究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随访只有3个月,6个月或者更长时间患者的饮食知识水平、行为习惯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与随访。

b体育流程

免费咨询

提供图纸

免费设计

免费报价

无忧安装

终身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