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膳b体育食指南
日期:2023-01-11 14:23 | 人气:
b体育良好的科学证据和实践已证明,改善膳食模式(结构)、均衡饮食和增加运动量能增进个人健康、增强体质,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推荐一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 种以上食物,每周 25 种以上。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 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 50-150 g,薯类 50-100g,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 50%以上。
推荐二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体重过低和过高均易增加疾病的发生风险。推荐每周应至少进行 5 d 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 150 min 以上;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平均每天主动身体活动 6000 步;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动则有益。
推荐三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蔬菜、水果、奶类和大豆及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果是膳食的有益补充。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的重要来源,奶类和大豆类富含钙、优质蛋白质和 B 族维生素,对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提倡餐餐有蔬菜,推荐每天摄入 300~500g,深色蔬菜应占 1/2。天天吃水果,推荐每天摄入 200~350g 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吃各种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液态奶 300g。经常吃豆制品, 相当于每天大豆 25g 以上,适量吃坚果。
推荐四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鱼、禽、蛋和瘦肉可提供人体所需要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 A、B 族维生素等,有些也含有较高的脂肪和胆固醇。动物性食物优选鱼和禽类,鱼和禽类脂肪含量相对较低,鱼类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类各种营养成分齐全;吃畜肉应选择瘦肉,瘦肉脂肪含量较低。过多食用烟熏和腌制肉类可增加肿瘤的发生风险,应当少吃。推荐每周吃鱼类 280-525 g,畜禽肉 280-525 g,蛋类 280-350 g,平均每天摄入鱼、禽、蛋和瘦肉总量 120-200 g。
推荐五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我国多数居民目前食盐、烹调油和脂肪摄入过多,这是高血压、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当培养清淡饮食习惯,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 6g,每天烹调油 25-30g。过多摄入添加糖可增加龋齿和超重发生的风险,推荐每天摄入糖不超过 50g,最好控制在 25 g 以下。水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应当足量饮水。建议成年人每天 7-8 杯(1500-1700ml),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成人如饮酒,一天饮酒的酒精量男性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推荐六 杜绝浪费,兴新食尚。勤俭节约,珍惜食物,杜绝浪费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按需选购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保障饮食卫生。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创造和支持文明饮食新风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应该从每个人做起,回家吃饭,享受食物和亲情,传承优良饮食文化,树健康饮食新风。
特定人群包括孕妇、乳母、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老年人以及素食人群。
备孕妇女膳食指南:调整孕前体重至适宜水平。 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选用碘盐,孕前 3 月开始补充叶酸。禁烟酒,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孕期妇女膳食指南:补充叶酸,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选用碘盐。 孕吐严重者,可少量多餐,保证摄入含必要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孕中晚期适量增加奶、鱼、禽、蛋、瘦肉的摄入。适量身体活动,维持孕期适宜增重。禁烟酒,愉快孕育新生命,积极准备母乳喂养。
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 :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和海产品,选用碘盐。产褥期食物多样不过量,重视整个哺乳期营养。 愉悦心情,充足睡眠,促进乳汁分泌。 坚持哺乳,适度运动,逐步恢复适宜体重。 忌烟酒,避免浓茶和咖啡。
6 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推荐: 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坚持 6 月龄内纯母乳喂养。顺应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 D,不需补钙。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 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7-24 月龄婴幼儿喂养推荐:继续母乳喂养,满 6 月龄起添加辅食。 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达到食物多样。 提倡顺应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辅食不加调味品,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注意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 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
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认识食物,学习烹饪,提高营养科学素养。 三餐合理,规律进餐,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 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保持适宜体重增长。 保证每天至少活动 60 min,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学龄儿童膳食指南:认识食物,学习烹饪,提高营养科学素养。三餐合理,规律进餐,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保持适宜体重增长。 保证每天至少活动 60 min,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老年人和高龄老人分别指 65 岁和 80 岁以上的成年人:少量多餐细软;预防营养缺乏。 主动足量饮水;积极户外活动。延缓肌肉衰减;维持适宜体重。摄入充足食物;鼓励陪伴进餐。
谷类为主,食物多样;适量增加全谷物。 增加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每日 50~80 g;选用发酵豆制品。 常吃坚果、海藻和菌菇。 蔬菜、水果应充足。 合理选择烹调油。
备孕是指育龄妇女有计划地怀孕,并为优孕做必要的前期准备,是优孕与优生优育的重要前提。为保证成功妊娠、提高生育质量、预防不良妊娠结局,夫妻双方都应做好充分的孕前准备。准备怀孕的妇女应接受健康体检及膳食和生活方式指导,使健康与营养状况尽可能达到最佳后再怀孕。健康体检要特别关注感染性疾病(如牙周病)以及血红蛋白、血浆叶酸、尿碘等反映营养状况指标的检测,目的是避免相关炎症及营养素缺乏对受孕成功和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 备孕妇女膳食指南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基础上特别补充以下3条内容:①调整孕前体质量至适宜水平;②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选用碘盐,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③禁烟酒,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关键推荐:①肥胖或低体质量备孕妇女应调整体质量,使体质指数(BMI)达到18.5-23.9 kg/m2范围;②保证平衡膳食并维持适宜体质量,以在最佳的生理状态下孕育新生命。
(2)调整孕前体质量的意义。肥胖或低体质量的育龄妇女是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高危人群。备孕妇女宜通过平衡膳食和适量运动来调整体质量。使BMI达到18.5-23.9 kg/m2范围。
(3)如何调整体质量至适宜水平。①低体质量BMI<18.5 kg/m2的备孕妇女,可通过适当增加食物量和规律运动来增加体质量,每天可有1、2次的加餐,如每天增加牛奶200 mL,或粮谷/畜肉类50 g,或蛋类/鱼类75 g。②肥胖,BMI≥28.0 kg/m2的备孕妇女,应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减慢进食速度,避免过量进食,减少高能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多选择低血糖指数(GI)、富含膳食纤维、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同时,应增加运动,推荐每天30-90 min中等强度的运动。
(1)关键推荐:①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增加身体铁贮备 ;②选用碘盐,多吃含碘丰富的食物 ;③至少孕前 3 个月开始补充叶酸。
(2)缺铁或贫血影响妊娠成功和母子健康。正常成年女性体内储存铁量约0.3-1.0 g,但育龄妇女因生育和月经失血,体内铁贮存往往不足。孕前和孕早期缺铁或贫血,可影响妊娠结局和母子双方的健康。从计划怀孕开始,育龄妇女应尽可能多摄取含铁丰富的动物性食物,为妊娠储备足够的铁;准备怀孕但贫血或铁缺乏的女性应积极治疗,待贫血或铁缺乏纠正后再怀孕。
(3)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血、肝脏及红肉中铁含量及铁的吸收率均较高,一日三餐中应该有瘦畜肉 50-100 g,每周 1 次动物血或畜禽肝肾25-50 g。在摄入富含铁的畜肉或动物血和肝脏时,同时摄入含维生素C较多的蔬菜和水果,可提高膳食铁的吸收与利用率。
(4)碘营养状况与子代智力和体格发育有关。孕前和孕期良好的碘营养状况可预防碘缺乏对胎儿神经系统和体格发育的不良影响。
(5)选用碘盐可保障碘摄入。依据我国现行食盐强化碘量25 mg/kg、碘的烹调损失率20%、每日食盐摄入量 6g计算,可摄入碘约120µg/d,达到成人推荐量。考虑到孕期对碘的需要增加、碘缺乏对胎儿的严重危害及孕早期妊娠反应影响碘摄入,建议备孕妇女除规律食用碘盐外,每周再摄入1次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贻贝(淡菜),以增加一定量的碘储备。
(6)孕前3个月补充叶酸可降低子代神经管和多种畸形的风险。我国育龄妇女体内叶酸水平较低。在我国,给计划怀孕的妇女和孕妇每天补充400μg叶酸,已成为重要的营养干预政策。
(1)关键推荐:①计划怀孕前6个月夫妻双方应戒烟、禁酒,并远离吸烟环境 ;②夫妻双方均应遵循平衡膳食原则,纠正可能的营养缺乏和不良饮食习惯;③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感染和炎症;④有条件时进行全身健康体检,积极治疗相关炎症疾病(如牙周病),避免带病怀孕;⑤保证每天至少30 min中等强度的运动;⑥规律生活,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保持愉悦心情。
(2)吸烟和饮酒影响受孕与子代健康。夫妻一方或双方经常饮酒、酗酒,可影响受孕和下一代的健康。计划怀孕前6 个月夫妻双方均应戒烟、禁酒,计划怀孕的妇女还要远离吸烟环境。
(3)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提高生育质量。运动可以避免超重和肥胖,保持健康体质量。少动久坐的生活方式容易导致孕期增重过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备孕妇女应坚持每天至少 30 min 中等强度的运动,改变少动久坐的不良习惯,为受孕和妊娠的成功奠定基础。孕期干预治疗研究表明,怀孕期间接受牙周炎治疗,改善牙周健康状况可降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率。准备怀孕的育龄妇女应坚持每天早晚两次有效刷牙和餐后漱口,及时清除牙菌斑,并应定期检查与治疗牙周病,以预防早产低体质量儿的发生。
妊娠期是生命早期1 000天机遇窗口的起始阶段,营养作为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对母子双方的近期和远期健康都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孕期妇女膳食指南应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补充以下 5 条内容 :①补充叶酸,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选用碘盐;②孕吐严重者,可少量多餐,保证摄入含必要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③孕中晚期适量增加奶、鱼、禽、蛋、瘦肉的摄入;④适量身体活动,维持孕期适宜增重 ;⑤禁烟酒,愉快孕育新生命,积极准备母乳喂养。
(1) 关键推荐:①整个孕期应口服叶酸补充剂 400 μg/d,每天摄入绿叶蔬菜。②孕中、晚期应每天增加20-50 g红肉,每周吃1-2次动物内脏或血液。③孕妇除坚持选用加碘盐外,还应常吃含碘丰富的海产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2)孕期叶酸的需要量增加。孕早期叶酸缺乏或使用叶酸拮抗剂(堕胎剂、抗癫痫药物等)可引起死胎、流产或胎儿脑和神经管发育畸形。
(3)孕中、晚期对铁的需要量增加。孕期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孕妇中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发生率约30%,对母体和胎儿的健康均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孕中期和孕晚期铁的推荐摄入量在孕前20 mg/d 的基础上分别增加4 mg/d和9 mg/d,达到24 mg/d 和 29 mg/d。
(4)选用碘盐的必要性。孕期碘缺乏,轻者导致胎儿大脑发育落后、智力低下、反应迟钝;严重者导致先天性克汀病,表现为矮、呆、聋、哑、瘫等症状。由于多数食物中缺乏碘,加碘盐能确保有规律地摄入碘。
(5)常吃含碘丰富的食物。以食盐中加碘量25 mg/kg,每天摄入6 g盐,烹调损失率按20%计算,每天从碘盐中可摄入碘120 μg,仅能满足普通人群碘的需要。孕期碘的推荐摄入量230μg/d,比非孕时增加近 1 倍,食用碘盐仅可获得推荐量的50%左右,为满足孕期对碘的需要,建议孕妇常吃富含碘的海产食品。
(6)实践应用:①孕期叶酸的获得: 富含叶酸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蛋类、豆类、酵母、绿叶蔬菜、水果及坚果类。孕期除了常吃富含叶酸的食物外,还应补充叶酸制剂 400μg/d,以满足其需要。每天保证蔬菜总摄入量 400 g,其中新鲜绿叶蔬菜超过1/2,可提供叶酸约 200μgDFE。②孕期膳食铁的获得:富含铁的食物主要有动物血、肝脏及红肉的瘦肉部分,其所含铁为血红素铁,生物利用率较高。孕中晚期每天增加20-50 g红肉可提供铁 1-2.5mg,每周摄入 1-2 次动物血和肝脏,每次20-50g,可提供铁7-15 mg,基本能满足孕期增加的铁营养需要。
(1)关键推荐:①孕早期无明显早孕反应者应继续保持孕前平衡膳食。②孕吐较明显或食欲不佳的孕妇不必过分强调平衡膳食。③孕期每天必需摄取至少130 g碳水化合物,首选易消化的粮谷类食物。④进食少或孕吐严重者需寻求医师帮助。
(2)孕早期食欲不佳的孕妇不必过分强调平衡膳食。孕早期胎儿生长相对缓慢,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不多,备孕期的良好营养贮备可以维持母体和胎儿在这一时期的营养需要,若不能维持孕前平衡膳食,只要保证基本的能量供应即可,不必过分强调平衡膳食,也无需过早增加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研究表明,孕早期能量摄入过多导致孕妇孕早期体质量增长过多是孕期总体质量增长过多的重要原因,可明显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并发症的风险。
(3)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130g碳水化合物。为避免孕早期酮症酸中毒对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的不利影响,早孕反应进食困难者,也必须保证每天摄入不低于130 g的碳水化合物。
(4)实践应用:① 孕早期膳食安排:早孕反应是许多孕妇在孕早期都会出现的正常生理反应,不必过于担心和焦虑,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注意食物的色、香、味的合理调配,有助于缓解和减轻症状。早孕反应明显时,也无需强迫进食,可根据个人的饮食嗜好和口味选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进餐时间和地点也可灵活安排。②孕期碳水化合物的保障:孕妇每天必需摄取至少 130 g 碳水化合物。应首选富含碳水化合物、易消化的粮谷类食物,如米、面、烤面包、烤馒头片、饼干等。各种糕点、薯类、根茎类蔬菜和一些水果中也含有较多碳水化合物,可根据孕妇口味选用。食糖、蜂蜜的主要成分为简单碳水化合物,易于吸收,进食少或孕吐严重时食用可迅速补充身体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可提供 130 g 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约 200 g 全麦粉;170-180 g 精制小麦粉或大米;大米 50 g、小麦精粉 50 g、鲜玉米 100 g、薯类 150 g食物组合。进食困难或孕吐严重者应及时就医,可通过静脉输注葡萄糖的营养支持方式补充必要量的碳水化合物。
(1)关键推荐:①孕中期开始,每天增200 g奶,使奶的总摄入量达到500 g/d。②孕中期每天增加鱼、禽、蛋、瘦肉共计50g,孕晚期再增加 75g 左右。③每周最好食用 2~3次深海鱼类。
(2)孕中晚期对钙的需要量增加。尽管妊娠期间钙代谢发生适应性变化,孕妇可通过增加钙的吸收率来适应钙需要量的增加,但膳食钙摄入仍需增加200 mg/d,总量达到1000 mg/d。研究显示:孕期饮食不含奶类的中国妇女产后骨密度比同龄非孕妇女下降16%,孕期低钙摄入也增加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也有研究证实孕妇饮奶可降低孩子出生后对牛奶过敏的风险。
(3)孕中、晚期对蛋白质和能量的需要量增加。孕10周以前每天仅需储留约0.6 g蛋白质,孕中、晚期日均分别需要储留1.9 g和7.4 g,按机体蛋白质的利用率47%计算,从需要量推算到推荐摄入量,孕中、晚期蛋白质推荐摄入量分别为15 g和30 g。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孕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会直接影响胎儿的体格和神经系统发育。
(4)实践应用:① 孕期奶类的推荐:奶是钙的最好食物来源,孕中晚期每天需要摄入各种奶制品 500 g/d,奶制品包括液态奶、酸奶、奶粉等,可分别在正餐或加餐时食用,孕期体质量增长较快时,可选用低脂奶以减少能量摄入。特别要注意区分乳饮料和乳类,多数乳饮料中含乳量不高,乳饮料不能代替乳类。②孕期鱼禽蛋瘦肉的推荐:孕中期孕妇每天需要增加蛋白质15 g、钙 200 mg、能量 300 kcal,在孕前平衡膳食基础上,每天增加奶 200 g,再增加鱼、禽、蛋、瘦肉共计约125 g。同样重量的鱼类与畜禽类食物相比,所提供的优质蛋白质含量相近,但鱼类所含脂肪和能量明显少于畜禽肉类。当孕妇体质量增长较多时,可多食用鱼类而少食用畜禽类,食用畜禽类时尽量剔除皮和肉眼可见的肥肉,畜肉可优先选择牛肉。此外,鱼类尤其是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鲱鱼、凤尾鱼等,还含有较多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 对胎儿大脑和视网膜功能发育有益,每周最好食用 2-3 次。③孕期一天食物建议量:见图。
(1)关键推荐:①孕期适宜增重有助于获得良好妊娠结局,应重视体质量监测和管理。②孕早期体质量变化不大,可每月测量1次,孕中、晚期应每周测量体质量。③健康的孕妇每天应进行不少于30 min的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
(2)追求孕期体质量适宜增长的意义。孕期体质量平均增长约12.5kg,其中必要性体质量增加,约6.0-7.5 kg,孕妇身体脂肪蓄积约3 -4 kg。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多是孕妇发生妊娠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糖尿病等的危险因素,也是妇女产后体质量滞留的重要原因,并增加妇女日后发生肥胖和 2型糖尿病的风险,还与绝经后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呈中度相关。孕期体质量增长不足和过多,均会影响母体产后乳汁的分泌。可见,孕期增重不足或过多都不利于母婴的健康。
(3)能量摄入和体力活动是控制孕期体质量增长的两个关键要素。推荐孕妇孕中、晚期每天能量摄入比孕前分别增加1 254 kJ和1881 kJ,是基于维持身体活动水平不变的前提。我国妇女孕期能量摄入过多、日常工作量和活动明显减少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容易导致能量摄入与消耗失衡,使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多、妊娠糖尿病和巨大儿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从而危害母婴两代人的健康。
(4)孕期进行规律的运动有益母子健康。只要没有医学禁忌,孕期进行常规活动和运动都是安全的,而且对孕妇和胎儿均有益处。
(5)实践应用:① 孕期体质量监测和管理:应从孕前开始对体质量进行监测和管理。孕早期体质量变化不大,可每月测量 1 次,孕中晚期应每周测量体质量,并根据体质量增长速率调整能量摄入水平。体质量增长不足者,可适当增加高能量密度的食物摄入;体质量增长过多者,应在保证营养素供应的同时注意控制总能量的摄入,并适当增加身体活动。除了使用校正准确的体质量秤,还要注意每次称重前均应排空大、小便,脱鞋帽和外套,仅着单衣,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监测的有效性。可以美国医学研究院( institute of medicine,IOM) 2009 年推荐的妇女孕期体质量增长适宜范围和速率作为监测和控制孕期体质量适宜增长的参考。孕早期体质量增长不明显,早孕反应明显的孕妇还可能出现体质量下降,均为正常。应注意避免孕早期体质量增长过快。
(1)关键推荐:①孕妇应禁烟酒,还要避免被动吸烟和不良空气。②孕妇情绪波动时应多与家人和朋友沟通、向专业人员咨询。③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和运动有助于释放压力,愉悦心情。④孕中期以后应积极准备母乳喂养。
(2)烟酒对胎儿的危害。烟草和烟雾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可随着烟雾主动或被吸入孕妇体内,使母体血液和胎盘血液中氧含量降低,导致胎儿缺氧,从而影响生长发育。孕妇饮酒容易使胎儿患酒精中毒综合征。曾有学者认为孕妇适量饮酒对胎儿影响不大,只有严重酗酒的孕妇才会引起胎儿酒精中毒,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孕妇饮酒可增加早产和流产的风险。
(3)尽情享受孕育新生命的快乐。怀孕是一个艰辛而又幸福的过程,良好的心态、融洽的感情也是孕妇达到优孕优生的重要条件。健康向上、愉快乐观的情绪会增加血液中有利于健康发育的化学成分,使胎儿发育更好,分娩时也较顺利。
(4)实践应用:① 孕妇心理调整:孕妇要积极了解孕期生理变化特点,学习孕育知识,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出现不适时能正确处理或及时就医,遇到困难多与家人和朋友沟通以获得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家人也应多给孕妇一些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和运动、向专业人员咨询等均有助于释放压力,愉悦心情,享受孕育新生命的快乐。②孕期母乳喂养准备:母乳喂养对子代的健康成长和母亲的产后恢复均非常重要。绝大多数妇女都可以且应该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婴儿,任何代乳品都无法替代母乳。成功的母乳喂养需要孕妇做好身体、心理和营养准备。孕妇尽早了解母乳喂养益处、加强母乳喂养意愿、在保证孕期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同时,做好护理,学习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技巧。孕期平衡膳食和适宜的体质量增长,使孕妇身体有适当的脂肪蓄积和各种营养储备,有利于产后泌乳。
哺乳期是母体用乳汁哺育新生子代使其获得最佳生长发育并奠定一生健康基础的特殊生理阶段。基于母乳喂养对母亲和子代诸多的益处,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6 个月内应纯母乳喂养,并在添加辅食的基础上持续母乳喂养到 2岁甚至更长时间。乳母的营养状况是泌乳的基础,如果哺乳期营养不足,将会减少乳汁分泌量,降低乳汁质量,并影响母体健康。此外,乳母情绪、心理、睡眠等也会影响乳汁分泌。有鉴于此,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基础上增加以下5条内容:①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和海产品,选用碘盐;②产褥期食物多样不过量, 重视整个哺乳期营养;③愉悦心情,充足睡眠,促进乳汁分泌;④坚持哺乳,适度运动,逐步恢复适宜体质量;⑤忌烟酒,避免浓茶和咖啡。
(1)关键推荐:①每天比孕前增加约80-100 g的鱼、禽、蛋、瘦肉(每天总量为220 g),必要时可部分用大豆及其制品替代;②每天比孕前增饮200 m L的牛奶,使总奶量达到每日400-500 m L;③每周吃1、2次动物肝脏(总量达85g猪肝,或40g鸡肝);④至少每周摄入 1 次海鱼、海带、紫菜、贝类等海产品;⑤采用加碘盐烹调食物。
(2)优质蛋白质可增进乳汁的质与量。考虑到膳食蛋白质的转换效率及生理价值等因素,乳母每天应在原基础上增加摄入蛋白质25 g,达到每天 80 g,并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给。鱼、禽、蛋、瘦肉是优质蛋白质的最好来源,也同时提供多种重要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乳母每天应比孕前增加约80-100 g 的鱼、禽、蛋、瘦肉。如条件限制,可部分采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大豆及其制品替代。
(3)增饮奶类有利于乳母骨健康。为保证母体的钙平衡和骨骼健康,乳母应增加钙摄入量。乳母膳食钙推荐摄入量比孕前增加 200 mg/d,总量为每天 1000 mg。因此,乳母膳食应增加奶类等含钙丰富的食物。若乳母每天增饮200 mL牛奶,使总奶量达到500 mL,可获得约540 mg钙,加上膳食中其他食物来源的钙,则较容易达到推荐摄入量。
(4)增加富含维生素 A 的动物性食物有利于提升母乳维生素A水平。乳母分泌乳汁大约额外需要维生素A 300 μg RAE/d。乳母对维生素 A 吸收、储存和乳汁分泌的效率约为70%,再考虑20%的变异系数,则乳母维生素A推荐摄入量应在孕前基础上增加600μg RAE/d,达到1300μg RAE/d为提高母乳维生素A含量,满足婴儿对维生素A的需要,乳母需要多选择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富含视黄醇的动物肝脏、蛋黄、奶类,富含维生素A原的深绿色和红黄色蔬菜水果。
(5)选用碘盐和增加海产品摄入可保证乳母对碘的需要并增加乳汁中碘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哺乳期妇女对碘的需要较孕前增加 1倍,达到240 μg/d,单靠碘盐或单靠海产食物均不能满足需要。因此,乳母除摄入碘盐外,还需要增加富含碘的海产食物,如海带、紫菜和鱼虾的摄入。乳母若增加海产品摄入可使乳汁中DHA、碘等含量增加,从而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1)关键推荐:①产褥期膳食应是由多样化食物构成的平衡膳食,无特别的食物禁忌。②产褥期每天应吃肉禽鱼蛋奶等动物性食品,但不应过量。吃各种各样蔬菜水果,保证每天摄入蔬菜 500 g。③保证整个哺乳期的营养充足和均衡以持续进行母乳喂养。
(2)乳母膳食营养状况是影响乳汁质量的重要因素。产妇自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到生殖器官恢复至非妊娠状态一般需要6-8周,这段时间在医学上称为产褥期,民间俗称“坐月子”。 按我国的传统,很重视坐月子时的食补,产妇要进食很多的肉、禽、鱼、蛋等动物性食物,但同时又流传着一些食物禁忌,如不吃蔬菜和水果等。摄入过多的动物性食物,会使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过量,加重消化系统和肾脏负担,还会造成能量过剩导致肥胖;蔬菜、水果等摄入不足则使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减少,影响乳汁分泌量以及乳汁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并增加乳母便秘、痔疮等的发生率。因此,产褥期要重视蔬菜、水果摄入,做到食物均衡、多样、充足,但不过量,以保证乳母健康和乳汁质量。
(1)关键推荐:①家人应充分关心乳母,帮助其调整心态,舒缓压力,树立母乳喂养的自信心;②乳母应生活规律,每日保证 8h以上睡眠时间;③每日需水量应比一般人增加500-1000 mL,每餐应保证有带汤水的食物。
(2)促进乳汁分泌。乳母心理状态良好、自信心强、积极乐观可促使催产素分泌,增加乳汁排出,相反则会降低乳汁的合成量。目前,我国不同地区报道的产后抑郁发生率在15.7%-27.3%之间。研究显示,产后抑郁及焦虑既可延长泌乳始动时间,又可降低泌乳量。因此,应重视产后乳母心理变化,及时消除不良情绪,帮助乳母树立信心。此外,若产后睡眠不足,不但不利于产妇恢复也影响乳汁分。因此应合理安排产妇作息,保证每天睡眠8 h以上,提高其睡眠质量,以促进乳汁分泌及产妇健康。由于产妇的基础代谢较高,出汗多,再加上乳汁分泌,需水量高于一般人,因此产妇多喝一些汤汁是有益的。
(1)关键推荐:①产后 2d 开始做产褥期保健操 ;②产后 6周开始规律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③有氧运动从每天15 min逐渐增加至每天45min,每周坚持 4、5次。
(2)逐步恢复适宜体质量。美国一项21年追踪调查研究证明,孕期和哺乳期体质量变化和女性以后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产后体质量滞留是导致女性远期肥胖的主要因素。而肥胖是许多慢性病的重要诱因,这些疾病会影响女性终生健康。产后体质量滞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哺乳(包括哺乳时间、频次等)、体力活动、睡眠时间、营养膳食因素等与其密切相关。乳汁分泌可消耗在孕期储存的脂肪,有利于乳母体质量的尽快复原。丹麦全国出生队列研究也显示,哺乳时间越久,产后体质量降低幅度越大。另有研究显示,随着体力活动增加,体质量滞留逐渐降低。坚持哺乳和体力活动是减轻体质量、预防产后肥胖的两个最重要的措施。有研究报道产后6-8周每周进行4、5次有氧运动不会影响乳汁分泌,并且可促进乳母心血管健康。合理膳食结合适量的运动可促进乳母心肺功能,同时防止脂肪沉积。国外有学者推荐,除适当限制能量摄入外,哺乳期女性应进行每周5次、每次45 min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争取每周减重0.5 kg。因此,妇女产后除注意合理膳食外,还应尽早开始进行适当的活动和做产后健身操,并坚持母乳喂养,这样可促使产妇机体复原,保持健康体质量,同时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1)关键推荐:①乳母忌吸烟饮酒,并防止母亲及婴儿吸入二手烟 ;②乳母应避免饮用浓茶和大量咖啡,以免摄入过多。
(2)烟酒对胎儿的危害。烟草中的尼古丁可进入乳汁,且吸烟可通过抑制催产素和催乳素进而减少乳汁的分泌。除了降低泌乳量外,饮酒还可改变乳汁的气味从而减少婴儿对乳汁的摄取。母亲饮酒对婴儿睡眠亦有影响。在一项前瞻性的队列研究中,研究者发现母亲饮酒可对婴儿粗大运动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浓茶和咖啡里含有较多的,研究显示哺乳期母亲摄入可引起婴儿烦躁及影响婴儿睡眠质量,长期摄入可影响婴儿神经系统发育。
本指南适用于出生后1-180d内的婴儿。针对我国6月龄内婴儿的喂养需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基于目前已有的充分证据,同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其他国际组织的相关建议,提出 6 月龄内婴儿喂养指南 :①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②坚持 6 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③顺应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④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⑤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⑥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1)关键推荐:①分娩后尽早开始让婴儿反复吸吮。②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乳。③生后体质量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质量的7% 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④婴儿吸吮前不需过分擦拭或消毒。⑤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
(2)如何开奶。如果顺利分娩,母子健康状况良好,婴儿娩出后应尽快吸吮母亲,刺激乳汁分泌并获得初乳。开奶时间愈早愈好,正常新生儿第一次哺乳应在产房开始。当新生儿娩出断脐和擦干羊水后,即可将其放在母亲身边,与母亲皮肤接触,并开始让婴儿分别吸吮双侧各3-5 min,可吸吮出初乳数毫升。刚出生的婴儿已具备很强烈的觅食和吸吮反射能力,母亲也十分渴望看见和抚摸自己的婴儿,这种亲子接触有利于乳汁分泌。故新生儿的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奶。正常分娩的情况下,不宜添加糖水和奶粉,以避免降低新生儿吸吮的积极性,也可降低过敏风险。
(3)母乳哺喂方法。哺喂婴儿时,推荐坐着喂奶。两侧轮流喂,吸尽一侧再吸吮另一侧。若一侧奶量已能满足婴儿需要,应将另一侧乳汁用吸奶器吸出。完成喂奶后,不要马上把婴儿平放,应将婴儿竖直抱起,头靠在妈妈肩上,轻拍背部,排出吞入胃里的空气,以防止溢奶。
(4)如何促进乳汁分泌。婴儿出生后应尽早让其吸吮母乳,勤吸吮(每侧每隔2-3h要得到吸吮一次);必要时(如婴儿吸吮次数有限时),可以通过吸奶泵辅助,增加吸奶次数。母亲身体状况和营养摄入是乳汁分泌的前提,因此分娩后要合理安排产妇休息、饮食和宝宝喂哺,处理好休息、进餐与亲子接触、吸吮母乳之间的关系。精神放松、心理愉快是成功母乳喂养的重要条件,产妇应从生产的辛苦中多体会生育的幸福,愉悦心情,享受哺喂和亲子互动。此外,在孕期就需要充分认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并得到周围亲朋、家人的鼓励和支持,这也是成功母乳喂养的必需环境。
(5)如何判断乳汁分泌量是否充足。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情况来判断乳汁分泌充足 :①婴儿每天能够得到 8-12 次较为满足的母乳喂养 ;②哺喂时,婴儿有节律地吸吮,并可听见明显的吞咽声 ;③出生后最初 2 天,婴儿每天至少排尿 1、2 次 ;④如果有粉红色尿酸盐结晶的尿,应在生后第3 天消失;⑤从出生后第3天开始,每24小时排尿应达到6-8次;⑥出生后每24小时至少排便3、4次,每次大便应多于1大汤匙;⑦出生第3天后,每天可排软、黄便4-10次。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 6 月龄以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此外,母乳有利于肠道健康微生态环境建立和肠道功能成熟,降低感染性疾病和过敏发生的风险。母乳喂养营造母子情感交流的环境,给婴儿最大的安全感,有利于婴儿心理行为和情感发展;母乳是最佳的营养支持,母乳喂养的婴儿最聪明。母乳喂养经济、安全又方便,同时有利于避免母体产后体质量滞留,并降低母体乳腺癌、卵巢癌和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应坚持纯母乳喂养 6 个月。母乳喂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家庭、社区和工作单位应积极支持。充分利用政策和法律保护母乳喂养。
(1)关键推荐:①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以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②按需喂奶,两侧交替喂养 ;每天喂奶 6-8 次或更多。③坚持让婴儿直接吸吮母乳,尽可能不使用奶瓶间接喂哺人工挤出的母乳。④特殊情况需要在满6月龄前添加辅食者,应咨询医师或其他专业人员后谨慎作出决定。
(2)如何判断母乳摄入量。婴儿摄乳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取决于婴儿自身的营养需要。母乳喂养时,不需要将乳汁挤出称重来估计婴儿的摄乳量,可通过观察婴儿情绪或尿量来判断母乳摄入是否充足。一般来讲,如果婴儿每天能尿湿 5、6 个纸尿裤,就说明婴儿是能吃饱的。此外,可通过称量婴儿摄乳前后的体质量来判断。婴儿体格生长可灵敏地反映婴儿的喂养状态,可通过婴儿生长发育情况,来判定婴儿较长一段时期的摄乳量。定期测身长、体质量、头围,标记在 WHO 儿童成长曲线上,就可判断婴儿的成长是否正常。只要婴儿生长发育正常,就说明其饮食量足够。
(3)需要间接哺乳的时机及正确方法。虽然母乳充足,但有些情况下乳母无法确保在婴儿饥饿时直接喂哺婴儿,如危重早产儿、乳母上班期间等,此时只能采用间接哺喂方式。需要间接哺乳时,建议乳母用吸奶泵定时将母乳吸出并储存于冰箱或冰盒内,一定时间内再用奶瓶喂给婴儿。吸出母乳的保存条件和允许保存时间见表1。
注:①保存母乳时,无论室温、冷藏或冷冻保存,均需使用一次性储奶袋或储奶瓶,或使用经严格消毒的储奶瓶,不要用玻璃瓶,以防冻裂。保存母乳时要详细记录取奶时间。②冷冻保存的母乳使用前宜置冰箱冷藏室解冻,在冷藏室不要超过 24 h。解冻的母乳不宜再次冷冻。③保存的母乳使用前,先将储奶袋或储奶瓶置温水加热,再倒入喂养奶瓶。对早产儿可在储存母乳倒入喂养奶瓶时,加入母乳添加剂,混匀溶解后再喂哺婴儿
(4)母乳喂养的误区。以下是关于母乳喂养的一些误区:①吸出乳汁再用奶瓶喂哺,可以很容易判断婴儿摄乳量 ;②为了减少婴儿感染风险,喂奶前需要消毒妈妈 ;③有些妈妈的乳汁太稀、没有营养,需要添加奶粉补充营养;④母乳喂养过频会使婴儿发胖;⑤新生儿出生后可暂时用奶粉喂养,等待乳汁分泌。
(1)关键推荐:①母乳喂养应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②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但一般每天喂奶的次数可能在8次以上,生后最初会在10次以上。③随着婴儿月龄增加,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建立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④婴儿异常哭闹时,应考虑非饥饿原因,应积极就医。
(2)如何判断婴儿因饥饿哭闹。婴儿生后最初几周内,鼓励妈妈每 24 小时进行8-12 次喂养。婴儿饥饿的早期表现包括警觉、身体活动增加、脸部表情增加 ;婴儿饥饿的后续表现才是哭闹。随着喂养,若母乳喂养适宜,喂养次数可降至每24 小时8次,最长夜间无喂养睡眠可达 5 h。除了饥饿的表现外,婴儿胃肠道不适或其他身体不舒服,甚至婴儿情绪不佳也会表现出不同状态的哭闹,而非饥饿原因引起的哭闹显然无法通过哺喂得到完全安抚。
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低,母乳喂养儿不能通过母乳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适宜的阳光照射会促进皮肤中维生素 D 的合成,但鉴于养育方式的限制,阳光照射可能不是6月龄内婴儿获得维生素D的最方便途径。婴儿出生后数日就应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 D 10 μg(400 IU)。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骨骼生长对钙的需求,不需额外补钙。推荐新生儿出生后补充维生素K,特别是剖宫产的新生儿。
(1) 关键推荐。①婴儿生后数日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 D3 10μg(400 IU)。②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补钙。③新生儿出生后应肌内注射维生素K1
(2)如何给婴儿补充维生素 D。在婴儿出生后 2 周左右,采用维生素 D 油剂或乳化水剂,每日补充维生素D 10μg(400 IU),可在母乳喂养前将滴剂定量滴入婴儿口中,然后再进行母乳喂养。对于每日口服补充维生素 D 有困难者,可每周或者每月口服一次相当剂量的维生素D。配方粉喂养的婴儿通过合乎国家标准的配方食品,能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不需要再额外补充。每日10 μg(400 IU)的维生素D可满足婴儿在完全不接触日光照射情况下的维生素 D 的需要,因此这一补充量对北方地区、冬季或梅雨季节的婴儿都是基本充足的。
(3)6 月龄内婴儿通过阳光照射能否获得所需要维生素D。要让婴儿通过阳光照射获得足量维生素 D,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阳光充足,皮肤暴露范围足够,阳光暴露时间充足。显然这些要求受当地季节、居住地纬度、环境污染等条件的影响。即使季节、气候等允许,也要注意阳光中的高能蓝光可以透过晶状体,到达婴儿视网膜,对婴儿视觉产生不利影响;再者婴儿皮肤娇嫩,过早暴露日光照射也可能会对婴儿皮肤造成损伤。相比较而言,通过维生素D补充剂来补充,难度小,可靠性高,因此婴儿应该口服维生素D 400 IU/d。
(4)如何给新生儿和婴儿补充维生素 K。母乳中维生素 K 的含量较低。新生儿(特别是剖宫产的新生儿)肠道菌群不能及时建立,无法合成足够的维生素K;大量使用抗生素的婴儿,肠道菌群可能被破坏,会面临维生素 K 缺乏风险。母乳喂养儿从出生到3月龄,可每日口服维生素K1 25 μg,也可采用出生后口服维生素K1 2mg,然后到1周和1个月时再分别口服5 mg,共3次;也可由专业人员给新生儿每日肌内注射生素K1 1-5 mg,连续 3 d,可有效预防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的发生。合格的配方奶粉中添加了足量的维生素K1,使用婴儿配方奶粉喂养的混合喂养儿和人工喂养婴儿,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K。
由于婴儿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乳母患有某些传染性或精神性疾病、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汁分泌等原因,不能用纯母乳喂养婴儿时,建议首选适合 6月龄内婴儿的配方奶喂养,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婴儿。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纯母乳喂养失败后无奈的选择,或者 6月龄后对母乳的补充6月。6月龄前放弃母乳喂养而选择婴儿配方奶,对婴儿的健康不利。
(1)关键推荐:①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母乳喂养失败后的无奈选择,或母乳不足时对母乳的补充。②以下情况很可能不宜母乳喂养或常规方法的母乳喂养,需要采用适当的喂养方法如配方奶喂养,具体患病情况、母乳喂养禁忌和适用的喂养方案请咨询医师或营养师 :a. 婴儿患病;b. 母亲患病;c. 母亲因各种原因摄入药物和化学物质;d. 经专业人员指导和各种努力后,乳汁分泌仍不足。③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6月龄内婴儿。
(2)什么是婴儿配方奶。也常常称为婴儿配方食品,是参考婴幼儿营养需要和母乳成分研究资料,以牛奶或羊奶、大豆蛋白或谷类食物等为基础原料,经过一定配方设计和工艺处理而生产的用于喂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健康状况婴儿的食品。但必须强调的是,无论经过怎样的配方设计和先进研发,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婴儿配方食品归根结底仍然是一种食品,对于得不到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避免直接用牛羊乳或其他食品直接喂养婴儿。
(3)为什么婴儿配方奶粉不能与母乳媲美。虽然婴儿配方奶粉都经过一定配方设计和工艺加工,但其保证了部分营养素的数量和比例接近母乳,却无法模拟母乳中一整套完美独特的营养和生物活性成分体系,如低聚糖、铁蛋白等和免疫球蛋白等以及很多未知的活性成分。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随母乳体验母亲摄入膳食中各种食物的味道,对婴儿饮食心理和接受各种天然食物有很大帮助,这也是配方奶粉无法模拟的。此外,母乳喂养过程和奶瓶喂养过程给予婴儿的心理和智力体验完全不同。虽然婴儿配方奶粉能基本满足0-6月龄婴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但完全不能与母乳相媲美。
(4)婴儿配方食品的常见种类。婴儿配方食品根据适用对象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①婴儿配方食品,适用于0-12月龄婴儿食用,作为母乳替代品其营养成分能满足0-6月龄正常婴儿的营养需要 ;②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适用于6月龄以后婴儿和幼儿食用,作为其混合食物中的组成部分 ;③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适用于生理上有特殊需要或患有代谢疾病的婴儿,例如为早产儿、遗传性代谢缺陷儿(如苯丙酮酸尿症)设计的配方食品,为乳糖不耐受儿设计的无乳糖配方食品,为预防和治疗牛乳过敏儿设计的水解蛋白配方或其他不含牛奶蛋白的配方食品等。水解蛋白质配方又分为适度(部分)水解蛋白质配方奶粉、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和完全水解的氨基酸配方奶粉。
身长和体质量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疾病或喂养不当、营养不足会使婴儿生长缓慢或停滞。6 月龄前婴儿应每半月测一次身长和体质量,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并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婴儿是否得到正确、合理喂养。婴儿生长有其自身规律,过快、过慢生长都不利于儿童远期健康。婴儿生长存在个体差异,也有阶段性波动,不必相互攀比生长指标。母乳喂养儿体质量增长可能低于配方奶喂养儿,只要处于正常的生长曲线轨迹,即是健康的生长状态。
(1)关键推荐:①身长和体质量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②6月龄前婴儿每半月测量一次身长和体质量,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③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生长状况。④出生体质量正常婴儿的最佳生长模式是基本维持其出生时在群体中的分布水平。⑤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不宜追求参考值上限。
(2)如何测量婴儿 / 幼儿的体质量和身长。体质量是判定婴幼儿体格生长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婴幼儿定期健康体检的重要项目之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都有专用的婴儿体质量秤,其测量精度高,分辨率为5 g,可以准确测量婴幼儿体质量,及时发现体质量变化。测体质量时最好空腹,排去大小便,尽量脱去衣裤、鞋帽、尿布等,最好能连续测量两次,两次间的差异不应超过 10 g。在家中给婴幼儿称体质量时,如有条件也最好使用专用婴儿体质量秤。如条件有限,也可由家属抱着婴幼儿站在家用体质量秤上称体质量,再减去大人的体质量,即为婴幼儿的体质量。由于普通家用体质量秤的测量误差在 100 g 左右,所以采用这种方法不能准确得知婴幼儿在短期内的体质量增长,而只是适用于观察较长时间的体质量变化。
2 岁以下婴幼儿应躺着量身长,身长为头、脊柱和下肢长的总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有专用的婴幼儿身长测量量床。婴幼儿在测量身长前应先脱去鞋、袜、帽子、头饰、外衣裤。让婴幼儿仰躺在量床上,请助手或家属扶住婴幼儿头部,头顶顶住量床顶板,测量者注意让婴幼儿保持全身伸直,左手按直婴幼儿的双膝部,使两下肢伸直、并拢并紧贴量床的底板,右手推动量床测量滑板,使滑板紧贴婴幼儿的足底,并使量床两侧测量值一致,然后读取数值,精确到 0.1 cm。最好能连续测量两次,两次相差不能超过0.4 cm。在家里测量时,可以让婴幼儿躺在桌上或木板床上,在桌面或床沿贴上一软尺。在婴幼儿的头顶和足底分别放上两块硬纸板,读取头板内侧至足板内侧的长度,即为婴幼儿的身长。
(3)如何评价婴儿 / 幼儿生长发育状况。可参考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生长标准数据,利用Z 评分指标进行评价。Z 评分:实测值与参考人群中位数之间的差值和参考人群标准差相比,所得比值就是Z 评分。常用的 Z 评分指标有 :①年龄别身高 / 身长 Z评分,儿童身高 /身长实测值与同年龄同性别参考儿童身高/身长中位数之间的差值和参考人群标准差相比,所得比值就是年龄别身高/身长Z评分。②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儿童体质量实测值与同年龄同性别参考儿童体质量中位数之间的差值和同年龄同性别参考儿童体质量标准差相比,所得比值就是年龄别体质量Z评分。③身高/身长别体质量Z评分,儿童体质量实测值与同性别同身高/身长儿童体质量中位数之间的差值和同性别同身高/身长儿童体质量标准差相比,所得比值就是身高 / 身长别体质量 Z 评分。④年龄别体质指数(BMI)Z评分,儿童BMI计算值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 BMI 中位数之间的差值和同年龄同性别儿童BMI标准差相比,所得比值就是年龄别BMI Z评分。
(4)为什么婴幼儿的生长不宜追求参考值的上限。每个婴儿出生体质量不同,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生后增长速度和生长轨迹都不可能完全一样。评价某一个儿童的生长时,应将其现在的情况与以往进行比较,尤其是以其出生时的状况为基准,观察其发育动态,才更有意义。总之,不要将某个婴儿的生长指标与参考值的高限相比,也不要与平均水平相比,更不要与邻家孩子的生长相比。
指南所称7-24月龄婴幼儿是指满6月龄(出生180 d后)至 2周岁内(24月龄内)的婴幼儿。对于7-24月龄婴幼儿,母乳仍然是重要的营养来源,但单一的母乳喂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其对能量以及营养素的需求,必须引入其他营养丰富的食物。与此同时,7-24月龄婴幼儿胃肠道等消化器官的发育、感知觉以及认知行为能力的发展,也需要其有机会通过接触、感受和尝试,逐步体验和适应多样化的食物,从被动接受喂养转变到自主进食。这一过程从婴儿7月龄开始,到24月龄时完成。这一年龄段婴幼儿的特殊性还在于父母及喂养者的喂养行为对其营养和饮食行为有显著的影响。顺应婴幼儿需求的喂养,有助于健康饮食习惯的形成,并具有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1)关键推荐:①婴儿满6 月龄后仍需继续母乳喂养,并逐渐引入各种食物 ;②辅食是指除母乳和/或配方奶以外其他各种性状的食物;③有特殊需要时须在医师的指导下调整辅食添加时间;④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的婴幼儿,应选择配方奶作为母乳的补充。
(2)7-24 月龄婴幼儿继续母乳喂养的益处。婴儿满6月龄后仍然可以从继续母乳喂养中获得能量以及各种重要营养素,还有抗体、母乳低聚糖等各种免疫保护因子。7-24月龄婴幼儿继续母乳喂养可显著减少腹泻、中耳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继续母乳喂养还可减少婴幼儿食物过敏、特应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此外,母乳喂养婴儿到成人期时,身高更高、肥胖及各种代谢性疾病明显减少。与此同时,继续母乳喂养还可增进母子间的情感连接,促进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母乳喂养时间越长,母婴双方的获益越多。因此7-24月龄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并可持续到2岁或以上。
(3)辅食的定义。本指南定义辅食为:除母乳和/或配方奶以外的其他各种性状的食物,包括各种天然的固体、液体食物,以及商品化食物。为倡导母乳喂养,减少大众对婴儿配方奶的误解,本指南强调配方奶是母乳替代品,不是辅食。如母乳充足,婴儿满6月龄后不应该添加配方奶,而是必须引入其他各种有营养的食物作为辅食。
(4)为什么强调在 6 月龄时添加辅食。婴儿满6月龄时是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机。婴儿满6 月龄后,纯母乳喂养已无法再提供足够的能量,还有铁、锌、维生素A等关键营养素,因而必须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引入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过早添加辅食,容易因婴儿消化系统不成熟而引发胃肠不适,进而导致喂养困难或增加感染、过敏等风险。过早添加辅食也是母乳喂养提前终止的重要原因,并且是儿童和成人期肥胖的重要风险因素。过早添加辅食还可能因进食时的不愉快经历,影响婴幼儿长期的进食行为。过晚添加辅食,则增加婴幼儿蛋白质、铁、锌、碘、维生素A等缺乏的风险,进而导致营养不良以及缺铁性贫血等各种营养缺乏性疾病,并造成长期不可逆的不良影响。过晚添加辅食也可能造成喂养困难,增加食物过敏风险等。少数婴儿可能由于疾病等各种特殊情况而需要提前或推迟添加辅食。这些婴儿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辅食添加时间,但一定不能早于满4月龄前,并在满6月龄后尽快添加。
(5)7-24 月龄婴幼儿的母乳喂养量。为了保证能量及蛋白质、钙等重要营养素的供给,7-9月龄婴儿每天的母乳量应不低于600 m L,每天应保证母乳喂养不少于 4次;10-12月龄婴儿每天母乳量约600 m L,每天应母乳喂养4次;而13-24月龄幼儿每天母乳量约500 m L,每天母乳喂养不超过4次。对于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满 6 月龄后需要继续以配方奶作为母乳的补充。
(6)为 7-24 月龄婴幼儿选择乳制品。普通鲜奶、酸奶、奶酪等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远高于母乳,增加婴幼儿肾脏负担,故不宜喂给7-12月龄婴儿,对于13-24月龄幼儿可以将其作为食物多样化的一部分而逐渐尝试,但建议少量进食为宜,不能以此完全替代母乳和/或配方奶。普通豆奶粉、蛋白粉的营养成分不同于配方奶,也与鲜奶等奶制品有较大差异,不建议作为婴幼儿食品。无乳糖大豆基配方奶可作为婴幼儿慢性迁延性腹泻时的治疗饮食,但应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7-12 月龄婴儿所需能量约 1/3-1/2 来自辅食,13-24 月龄幼儿约 1/2-2/3 的能量来自辅食,而婴幼儿来自辅食的铁更高达99%。因而婴儿最先添加的辅食应该是富铁的高能量食物,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在此基础上逐渐引入其他不同种类的食物以提供不同的营养素。
辅食添加的原则 :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从一种富铁泥糊状食物开始,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逐渐增加食物种类,逐渐过渡到半固体或固体食物,如烂面、肉末、碎菜、水果粒等。每引入一种新的食物应适应2-3 d,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其他新的食物。
(1)关键推荐:①随母乳量减少,逐渐增加辅食量 ;②首先添加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富铁的泥糊状食物 ;③每次只引入一种新的食物,逐步达到食物多样化 ;④从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 ;⑤辅食应适量添加植物油。
(2)7-9 月龄婴儿添加辅食。7-9 月龄属于辅食添加开始阶段,主要是让婴儿适应新的食物并逐渐增加进食量。添加辅食应在婴儿健康且情绪良好时开始,遵照辅食添加原则,循序渐进。
为了保证母乳喂养,建议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先母乳喂养,婴儿半饱时再喂辅食,然后再根据需要哺乳。随着婴儿辅食量增加,满7月龄时,多数婴儿的辅食喂养可以成为单独一餐,随后过渡到辅食喂养与哺乳间隔的模式。每天母乳喂养4-6次,辅食喂养2-3次。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时应选择合适的较大婴儿配方奶作为补充。合理安排婴儿的作息时间,包括睡眠、进食和活动时间等,尽量将辅食喂养安排在与家人进食时间相近或相同时,以便以后婴儿能与家人共同进餐。
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可选择强化铁的婴儿米粉,用母乳、配方奶或水冲调成稍稀的泥糊状(能用小勺舀起不会很快滴落)。婴儿刚开始学习接受小勺喂养时,由于进食技能不足,只会舔吮,甚至将食物推出、吐出,需要慢慢练习。可以用小勺舀起少量米糊放在婴儿一侧嘴角让其吮舔。切忌将小勺直接塞进婴儿嘴里,令其有窒息感,产生不良的进食体验。第1次只需尝试1小勺,第1天可以尝试1-2次。第2天视婴儿情况增加进食量或进食次数。观察2-3 d,如婴儿适应良好就可再引入一种新的食物,如蛋黄泥、肉泥等富铁食物。在婴儿适应多种食物后可以混合喂养,如米粉拌蛋黄、肉泥蛋羹等。
在给 7-9 月龄婴儿引入新的食物时应特别注意观察是否有食物过敏现象。如在尝试某种新的食物的1 -2 d 内出现呕吐、腹泻、湿疹等不良反应,须及时停止喂养,待症状消失后再从小量开始尝试,如仍然出现同样的不良反应,应尽快咨询医师,确认是否食物过敏。
对于婴儿偶尔出现的呕吐、腹泻、湿疹等不良反应,不能确定与新引入的食物相关时,不能简单地认为婴儿不适应此种食物而不再添加。婴儿患病时也应暂停引入新的食物,已经适应的食物可以继续喂养。
7-9 月龄婴儿需每天保持 600 mL 以上的奶量,并优先添加富铁食物,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等,逐渐达到每天1个蛋黄和/或鸡蛋(如果蛋黄适应良好就可尝试蛋白)和50 g肉禽鱼,其他谷物类、蔬菜、水果的添加量根据婴儿需要而定。如婴儿对蛋黄和 / 或鸡蛋过敏,在回避鸡蛋的同时应再增加肉类30 g。如婴儿辅食以谷物类、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为主,需要额外添加约5-10 g油脂,推荐以富含α-亚麻酸的植物油为首选,如亚麻籽油、核桃油等。7-9月龄婴儿的辅食质地应该从刚开始的泥糊状,逐渐过渡到9 月龄时带有小颗粒的厚粥、烂面、肉末、碎菜等。
(3)10-12 月龄婴儿添加辅食。10-12 月龄婴儿已经尝试并适应多种种类的食物,这一阶段应在继续扩大婴儿食物种类的同时,关注增加食物的稠厚度和粗糙度,并注重培养婴儿对食物和进食的兴趣。10-12 月龄婴儿的辅食质地应该比前期加厚、加粗,带有一定的小颗粒,并可尝试块状的食物。绝大多数婴儿在12月龄前萌出第1颗乳牙,可以帮助婴儿啃咬食物。此时婴儿的乳磨牙均未萌出,但婴儿牙床可以磨碎较软的小颗粒食物。尝试颗粒状食物可促使婴儿多咀嚼,有利于牙齿的萌出。
合理安排10-12月龄婴儿的睡眠、进食和活动时间,每天哺乳3-4次,辅食喂养2-3次。辅食喂养时间安排在家人进餐的同时或在相近时。逐渐达到与家人同时进食一日三餐,并在早餐和午餐、午餐和晚餐之间,以及临睡前各加餐1次。
10-12 月龄婴儿应保持每天 600 m L 的奶量;保证摄入足量的动物性食物,每天1个鸡蛋加50 g肉禽鱼;一定量的谷物类 ;蔬菜、水果的量以婴儿需要而定。继续引入新食物,特别是不同种类的蔬菜、水果等,增加婴儿对不同食物口味和质地的体会,减少将来挑食、偏食的风险。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的婴儿仍应选择合适的较大婴儿配方奶作为补充。特别建议为婴儿准备一些便于用手抓捏的“手抓食物”,鼓励婴儿尝试自喂,如香蕉块、煮熟的土豆块和胡萝卜块、馒头、面包片、切片的水果和蔬菜以及撕碎的鸡肉等。一般在10月龄时尝试香蕉、土豆等比较软的手抓食物,12 月龄时可以尝试黄瓜条、苹果片等较硬的块状食物。10-12 月龄婴儿在添加新的辅食时,仍应遵循辅食添加原则,循序渐进,密切关注是否有食物过敏现象。
(4)13-24 月龄幼儿喂养。13-24 月龄幼儿已经大致尝试过各种家庭日常食物,这一阶段主要是学习自主进食,也就是学会自己吃饭,并逐渐适应家庭的日常饮食。幼儿在满12月龄后应与家人一起进餐,在继续提供辅食的同时,鼓励尝试家庭食物,并逐渐过渡到与家人一起进食家庭食物。随着幼儿自我意识的增强,应鼓励幼儿自主进食。满12月龄幼儿能用小勺舀起,但大多散落,18月龄时能吃到大约一半的食物,而到24月龄时能比较熟练地用小勺自喂,少有散落。13-24 月龄幼儿的奶量应维持约 500 m L,每天 1个鸡蛋加50 -75 g肉禽鱼,每天50-100 g的谷物类,蔬菜、水果的量仍然以幼儿需要而定。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时,仍然建议以合适的幼儿配方奶作为补充,可引入少量鲜牛奶、酸奶、奶酪等,作为幼儿辅食的一部分。
(5)什么样的食物适合作为婴儿辅食。适合婴幼儿的辅食应该满足以下条件:富含能量,以及蛋白质、铁、锌、钙、维生素A等各种营养素;未添加盐、糖,以及其他刺激性调味品;质地适合不同年龄的婴幼儿;婴幼儿喜欢;当地生产且价格合理,家庭可负担。如本地生产的肉、鱼、禽、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作为婴幼儿辅食的食物应保证安全、优质、新鲜,但不必追求高价、稀有。
(6)哪些是含铁丰富的食物。含铁丰富的食物包括,瘦猪肉、牛肉、动物肝脏、动物血等。这些食物的含铁量高且含血红素铁较多,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是人体铁的重要食物来源,也是最佳来源。蛋黄中也有较高的铁,但其吸收率不如肉类。婴儿配方奶、强化铁的婴儿米粉等额外添加铁等营养素,其铁含量也高,但均为非血红素铁,吸收率相对较低。绿叶蔬菜的铁含量在蔬菜中相对较高,同时富含维生素C,有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的作用。
随着婴幼儿生长发育,父母及喂养者应根据其营养需求的变化,感知觉,以及认知、行为和运动能力的发展,顺应婴幼儿的需要进行喂养,帮助婴幼儿逐步达到与家人一致的规律进餐模式,并学会自主进食,遵守必要的进餐礼仪。父母及喂养者有责任为婴幼儿提供多样化,且与其发育水平相适应的食物,在喂养过程中应及时感知婴幼儿所发出的饥饿或饱足的信号,并作出恰当的回应。尊重婴幼儿对食物的选择,耐心鼓励和协助婴幼儿进食,但绝不强迫进食。父母及喂养者还有责任为婴幼儿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保持进餐环境安静、愉悦,避免电视、玩具等对婴幼儿注意力的干扰。控制每餐时间不超过 20 min。父母及喂养者也应该是婴幼儿进食的好榜样。
(1)关键推荐:①耐心喂养,鼓励进食,但决不强迫喂养;②鼓励并协助婴幼儿自己进食,培养进餐兴趣 ;③进餐时不看电视、玩玩具,每次进餐时间不超过20 min;④进餐时喂养者与婴幼儿应有充分的交流,不以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 ;⑤父母应保持自身良好的进食习惯,成为婴幼儿的榜样。
(2)什么是顺应喂养。顺应喂养(responsive feeding)是在顺应养育(responsive parenting)模式框架下发展起来的婴幼儿喂养模式。顺应喂养要求 :父母应负责准备安全、b体育有营养的食物,并根据婴幼儿需要及时提供 ;父母应负责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而具体吃什么、吃多少,则应由婴幼儿自主决定。在婴幼儿喂养过程中,父母应及时感知婴幼儿发出的饥饿或饱足的信号,充分尊重婴幼儿的意愿,耐心鼓励,但决不能强迫喂养。
(3)如何进行顺应喂养。父母需要根据婴幼儿的年龄准备好合适的辅食,并按婴幼儿的生活习惯决定辅食喂养的适宜时间。从开始添加辅食起就应为婴幼儿安排固定的座位和餐具,营造安静、轻松的进餐环境,杜绝电视、玩具、手机等的干扰。喂养时父母应与婴幼儿保持面对面,以便于交流。
父母应及时回应婴幼儿发出的饥饿或饱足的信号,及时提供或终止喂养。如当婴儿看到食物表现兴奋、小勺靠近时张嘴、舔吮食物等,表示饥饿;而当婴儿紧闭小嘴、扭头、吐出食物时,则表示已吃饱。父母应以正面的态度,鼓励婴幼儿以语言、肢体语言等发出要求或拒绝进食的请求,增进婴幼儿对饥饿或饱足的内在感受,发展其自我控制饥饿或饱足的能力。父母应允许婴幼儿在准备好的食物中挑选自己喜爱的食物。对于婴幼儿不喜欢的食物,父母应反复提供并鼓励其尝试。父母应对食物和进食保持中立态度,不能以食物和进食作为惩罚和奖励。
父母应允许并鼓励婴幼儿尝试自己进食,可以手抓或使用小勺等,并建议特别为婴幼儿准备合适的手抓食物,鼓励婴幼儿在良好的互动过程中学习自我服务,增强其对食物和进食的注意与兴趣,并促进婴幼儿逐步学会独立进食。此外,父母的进食行为和态度是婴幼儿模仿的榜样,父母必须注意保持自身良好的进食行为和习惯。
(4)怎样合理安排婴幼儿的餐次和进餐时间。为培养婴幼儿良好的作息习惯,方便家庭生活,从开始起就应将辅食喂养安排在家人进餐的同时或相近时。婴幼儿的进餐时间应逐渐与家人一日三餐的进餐时间一致,并在两餐之间,即早餐和午餐、午餐和晚餐之间,以及睡前额外增加1次喂养。婴儿满6月龄后应尽量减少夜间喂养。一般7-9月龄婴儿每天辅食喂养2次,母乳喂养4-6次;10-12月龄婴儿每天辅食喂养2-3次,母乳喂养4次;13-24月龄幼儿每天辅食喂养3次,母乳喂养3次。婴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一次进餐时间宜控制在20 min以内。进餐过程中应鼓励婴幼儿手抓食物自喂,或学习使用餐具,以增加婴幼儿对食物和进食的兴趣。进餐时看电视、玩玩具等会分散婴幼儿对进食和食物的兴趣,必须加以禁止。
(5)如何培养婴幼儿自主进食。婴幼儿学会自主进食是其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步,需要反复尝试和练习。父母应有意识地利用婴幼儿感知觉,以及认知、行为和运动能力的发展,逐步训练和培养婴幼儿的自主进食能力。7-9月龄婴儿喜欢抓握,喂养时可以让其抓握、玩弄小勺等餐具;10-12月龄婴儿已经能捡起较小的物体,手眼协调熟练,可以尝试让其自己抓着香蕉、煮熟的土豆块或胡萝卜等自喂;13月龄幼儿愿意尝试抓握小勺自喂,但大多洒落 ;18 月龄幼儿可以用小勺自喂,但仍有较多洒落 ;24 月龄幼儿能用小勺自主进食并较少洒落。在婴幼儿学习自主进食的过程中,父母应给与充分的鼓励,并保持耐心。
(6)7-9 月龄婴儿一天膳食安排。7-9 月龄婴儿可尝试不同种类的食物,每天辅食喂养2次,母乳喂养4-6次。7-9月龄婴儿应逐渐停止夜间喂养,白天的进餐时间逐渐与家人一致。大致可安排如下:早上7点:母乳和/或配方奶;早上10点:母乳和/或配方奶;中午12点:各种泥糊状的辅食,如婴儿米粉、稠厚的肉末粥、菜泥、果泥、蛋黄等;下午3点:母乳和/或配方奶;下午6点:各种泥糊状的辅食;晚上9点:母乳和/或配方奶。夜间可能还需要母乳和/ 或配方奶喂养1次。7-9 月龄婴儿每天奶量至少 600 m L ;逐渐达到蛋黄和/或鸡蛋1个,肉禽鱼50 g;适量的强化铁的婴儿米粉、厚粥、烂面等谷物类;蔬菜和水果以尝试为主。少数确认鸡蛋过敏的婴儿应回避鸡蛋,相应增加约
(7)10-12 月龄婴儿一日膳食安排。10-12 月龄婴儿每天添加 2-3 次辅食,母乳喂养3-4 次。停止夜间喂养,一日三餐时间与家人大致相同,并在早餐至午餐、午餐至晚餐、临睡前各安排1次点心。大致可安排如下,早上7点:母乳和/或配方奶,加婴儿米粉或其他辅食。以喂奶为主,需要时再加辅食 ;早上 10 点 :母乳和 / 或配方奶 ;中午 12 点 :各种厚糊状或小颗粒状辅食,可以尝试软饭、肉末、碎菜等;下午3点:母乳和/或配方奶,加水果泥或其他辅食。以喂奶为主,需要时再加辅食;下午6点:各种厚糊状或小颗粒状辅食;晚上 9点:母乳和/或配方奶;10-12 月龄婴儿每天奶量约 600 m L ;鸡蛋 1 个,肉禽鱼50 g;适量的强化铁的婴儿米粉、稠厚的粥、软饭、馒头等谷物类 ;继续尝试不同种类的蔬菜和水果,并根据婴儿需要增加进食量,可以尝试碎菜或自己啃咬香蕉、煮熟的土豆和胡萝卜等。
(8)13-24 月龄幼儿一日膳食安排。13-24 月龄幼儿应与家人一起进食一日三餐,并在早餐和午餐、午餐和晚餐之间,以及临睡前各安排一次点心。大致可安排如下,早上 7点:母乳和/或配方奶,加婴儿米粉或其他辅食,尝试家庭早餐 ;早上10 点:母乳和 / 或配方奶,加水果或其他点心;中午 12点:各种辅食,鼓励幼儿尝试成人的饭菜,鼓励幼儿自己进食;下午 3点:母乳和/或配方奶,加水果或其他点心;下午6点:各种辅食,鼓励幼儿尝试成人的饭菜,鼓励幼儿自己进食;晚上9点:母乳和/或配方奶。
13-24 月龄幼儿每天仍保持约 500 m L 的奶量;鸡蛋1个,肉禽鱼50-75 g;软饭、面条、馒头、强化铁的婴儿米粉等谷物类约50-100 g;继续尝试不同种类的蔬菜和水果,尝试啃咬水果片或煮熟的大块蔬菜,增加进食量。
(9)辅食添加中婴幼儿出现不适反应的应对。添加辅食过程中,婴幼儿难免会有恶心、哽噎、呕吐,甚至拒绝进食的表现,但不能因此而只给稀糊状的辅食,甚至放弃添加辅食。辅食需要咀嚼、吞咽,而不只是吸吮 ;辅食也有不同于母乳的口味,这些都需要婴幼儿慢慢熟悉和练习。因此,添加辅食时父母及喂养者应保持耐心,积极鼓励,反复尝试。此外,父母及喂养者也要掌握一些喂养技巧,如喂养辅食的小勺应大小合适;每次喂养时先让婴儿尝试新的食物;或将新添加的辅食与婴儿熟悉的食物混合,如用母乳来调制米粉,在婴儿熟悉的米粉中加入少量蛋黄等;注意食物温度合适,不能太烫或太冷等。少数婴幼儿可能因疾病原因而造成辅食添加延迟,或者因发育迟缓、心理因素等致使添加固体食物困难,对于这些特殊情况,需要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逐步干预、改进。
(1)关键推荐:①婴幼儿辅食应单独制作 ;②保持食物原味,不需要额外加糖、盐及各种调味品;③1岁以后逐渐尝试淡口味的家庭膳食。
(2)天然食物中所含的钠能满足婴幼儿的需求吗。母乳钠含量可以满足 6 月龄内婴儿的需要,配方奶的钠含量高于母乳。7-12 月龄婴儿可以从天然食物中,主要是动物性食物中获得钠,如 1 个鸡蛋含钠71 mg,100 g 新鲜瘦猪肉含钠 65 mg,100 g 新鲜海虾含钠119 mg,加上从母乳中获得的钠,可以达到7- 12月龄婴儿钠的适宜摄入量(AI)350 mg/d。13-24月龄幼儿开始少量尝试家庭食物,钠的摄入量将明显增加。
(3)适合的辅食烹饪方法有哪些。辅食烹饪最重要的是要将食物煮熟、煮透,同时尽量保持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和原有口味,并使食物质地能适合婴幼儿的进食能力。辅食烹饪方法宜多采用蒸、煮,不用煎、炸。婴幼儿的味觉、嗅觉还在形成过程中,父母及喂养者不应以自己的口味来评判。在制作辅食时可以通过不同食物的搭配来增进口味,如番茄蒸肉末、土豆牛奶泥等,其中天然的奶味和酸甜味是婴幼儿最熟悉和喜爱的口味。
(4)哪些家庭食物适合 13-24 月龄幼儿。添加辅食的最终目的是逐渐转变为成人的饮食模式,因此鼓励13-24月龄幼儿尝试家庭食物,并在满24 月龄后与家人一起进食。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食物都适合 13-24 月龄的幼儿,如经过腌、熏、卤制,重油、甜腻,以及辛辣刺激的高盐、高糖、刺激性的重口味食物均不适合。适合13 -24月龄幼儿的家庭食物应该是少盐、少糖、少刺激的淡口味食物,并且最好是家庭自制的食物。
(5)怎样避免高糖、高盐的加工食品。经过加工后的食品,其中的钠含量大大提高,并大多额外添加糖。学会查看阅读食品标签,可识别高糖、高盐的加工食品。按照我国的食品标签法,食品标签上需要标示每 100 g 食物中的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含量,并标示其占全天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NRV%)。如钠的NRV% 比较高,特别是远高于能量 NRV% 时,说明这种食物的钠含量较高,最好少吃或避免。从食品标签上的配料表上则可查到额外添加的糖。要注意的是,额外添加的糖除了标示为蔗糖(白砂糖)外,还有其他各种名称,如麦芽糖、果葡糖浆、浓缩果汁、葡萄糖、蜂蜜等。
(6)辅食不加盐,如何保证婴幼儿碘的摄入。当 母 亲 碘 摄 入 充 足 时 ,母 乳 碘 含 量 可 达 到100-150 μg/L,能满足 0-12 月龄婴儿的需要。0-6 月龄婴儿碘的适宜摄入量(AI)为85 µg/d,7-12月龄婴儿115 µg/d。此外,7-12月龄婴儿可以从辅食中获得部分碘,而 13-24 月龄幼儿开始尝试成人食物,也会摄入少量的含碘盐,从而获得足够的碘,1-3 岁幼儿的碘推荐摄入量(RNI)为90 µg/d。
(7)婴幼儿应少喝果汁鲜榨果汁、100%纯果汁中的果糖、蔗糖等糖含量过高,纤维素含量少,其营养价值不如整个水果。为减少婴幼儿糖的摄入量,目前推荐6 月龄前婴儿不额外添加纯果汁或稀释果汁;7-12月龄的婴儿最好食用果泥和小果粒,可少量饮用纯果汁但应稀释;13-24月龄幼儿每天纯果汁的饮用量不超过120 m L,并且最好限制在进餐时或点心时饮用。
(1)关键推荐:①选择安全、优质、新鲜的食材;②制作过程始终保持清洁卫生,生熟分开;③不吃剩饭,妥善保存和处理剩余食物;④饭前洗手,进食时应有成人看护,并注意进食环境安全。
(2)如何保持家庭自制婴幼儿辅食的安全卫生。家庭自制婴幼儿辅食时,应选择新鲜、优质、安全的原材料。辅食制作过程中必须注意清洁、卫生,如制作前洗手、保证制作场所及厨房用品清洁。必须注意生熟分开,以免交叉污染。按照需要制作辅食,做好的辅食应及时食用,未吃完的辅食应丢弃。多余的原料或制成的半成品,应及时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冻保存。
(3)容易导致进食意外的食物。鱼刺等卡在喉咙是最常见的进食意外。当婴幼儿开始尝试家庭食物时,由大块食物哽噎而导致的意外会有所增加。整粒花生、腰果等坚果,婴幼儿无法咬碎且容易呛入气管,禁止食用。果冻等胶状食物不慎吸入气管后,不易取出,也不适合2岁以下婴幼儿。
(4)如何保证食物安全。保证食物安全最基本的做法是将食物煮熟。经过高温烧煮后,绝大多数的病原微生物均可被杀灭。但煮熟后的食物仍有再次被污染的可能,因此准备好的食物应尽快食用。生吃的水果和蔬菜必须用清洁水彻底洗净,而给予婴幼儿食用的水果和蔬菜应去掉外皮及内核和籽,以保证食用时的安全。
(5)如何保证婴幼儿进食安全。可能会发生的意外有筷子、汤匙等餐具咽喉、眼眶;舌头、咽喉被烫伤,甚至弄翻火锅、汤、粥而造成大面积烫伤;误食农药、化学品等意外,在婴幼儿中时有发生。这些与进食相关的意外事件与婴幼儿进食时随意走动,家属看护不严有密切的关系。为保证进食安全,婴幼儿进食时应固定位置,必须有成人的看护,并注意进食场所的安全。
(6)家庭中自制婴幼儿辅食的卫生要求。家庭中自制婴幼儿辅食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准备辅食所用的案板、锅铲、碗勺等炊具均应清洗干净;②选择优质的原材料,应尽可能新鲜,并仔细择选和清洗;③避免油炸、烧烤等烹饪方法,减少营养素的流失;④单独制作,或在家庭烹饪食物投放调味品之前,选出部分适合婴幼儿的食物 ;⑤现做现吃,没有吃完的辅食不宜再次喂给婴幼儿。
(7)家庭自制辅食还是购买婴儿食品。家庭自制辅食可以保证食物新鲜,不添加盐、糖等调味品,味道也更偏向于家常化,但制作费时。购买婴儿食品则方便,食物质量也有保证,但价格较贵。总体来说,我国市场上适合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辅食品种有限,部分婴儿食品中的盐、糖含量高。
(1)关键推荐:①体质量、身长是反映婴幼儿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②每 3 个月1次,定期测量身长、体质量、头围等体格生长指标;③平稳生长是最佳的生长模式。
(2)绘制和评估婴幼儿的生长曲线。从婴儿出生起,就将其每次健康体检时所测得的身长、体质量、头围等数据,b体育按月龄标点在相应的WHO儿童生长标准上,如按年龄身长、按年龄体质量、按年龄头围,并将各个数据点连接成线,就是每个婴幼儿个体化的生长曲线。相比单次测量的体格生长指标,定期连续测量体格生长指标并绘制成生长曲线,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婴幼儿的生长状况,也可以更及时地反映营养和喂养情况。
大多数婴儿在满 6 个月后,其生长曲线会处于相对平稳的水平,与WHO儿童生长标准的中位线平行。当婴幼儿的生长曲线在 WHO 儿童生长标准的第 3 和第97百分位之间(P3-P97)或在Z评分-2至+2之间,并与儿童生长标准的中位线平行时,均为正常。而当婴幼儿生长曲线有明显下降或上升时,应及时了解其喂养和疾病情况,并作出合理调整。如当体质量生长曲线,说明近期体质量增长缓慢,可能存在营养摄入不足,应进一步了解近期是否有疾病,喂养不良等 ;而当体质量生长曲线,说明体质量增长过快,同样需要寻找原因,减少过度喂养等不良喂养行为。
(3) 特殊情况婴幼儿的生长评估。少数有特殊情况的婴幼儿,如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患有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以及各种严重急慢性疾病的患儿,其生长曲线均有其各自的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