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饮食文化研究分会首任会长讲话——饮食:文化有什么用b体育

日期:2023-07-16 09:29 | 人气:

  b体育这些年我们一直呼吁,希望更多文化人介入湘菜研究、传播。湖湘饮食文化研究会在今天成立,可以说是群贤毕至、战将如云,既是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结果,也是未来的一个高规格的起点。

  ●两次考察大运河——沿京杭大运河考察美食,跨三省八市,宁波、杭州、苏州、扬州、淮安、高邮、济宁,一路品尝当地的经典菜肴、点心,近距离了淮扬菜、杭帮菜、苏帮菜。回来后为他们编了第一本刊物《寻味大运河》,以此刊物勾引央视,拍摄了专题片“运河美食”。并策划大运河美食旅游,编辑《大运河沿线美食攻略》。

  ●十余次飞成都——合作写作《开餐馆的滋味》上下册,以及《回望炊烟》。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次崭新尝试,建立起企业文化的核心,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其中一些故事特别能体现当代企业如何学习雷锋。如大地震时的感人故事。书籍出版后产生巨大反响,雷锋团直接找上门来建立联系,树为标杆。四川的朋友带我去川西高原,穿过二郎山、泸定桥、康定、大渡河,一直走到海拔四千米的色达。

  结论三,饮食不单是吃喝,研究不单是“烟酒”。真正的企业文化,一定要充分展示实力,而这个实力不单是西方的制度文化,更多的是中国传统的人情味,其内核一定要触及灵魂,要表达企业的社会担当。

  中国饮食是世界公认的三大美食之一,但我们研究中断了很长时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上对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最深入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一些日本专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八十年代,中国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在湖南,1982年出版了石荫祥的《湘菜集锦》,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此后出版过很多菜谱类书籍。

  真正从饮食文化的高度来研究,我认为是2004年李怡衡主席组织的湘菜文化研讨会,以及随后出版的《湘菜飘香》。这本书为后来的《中国湘菜大典》做了铺垫。《中国湘菜大典》是国内第一本菜系大典,其中六成内容是讲饮食文化,包括源流、考古、史籍、民俗、掌故等,同时涉及到茶酒文化。实际上,这是一本饮食文化大典。整个编撰过程,就是对湖湘饮食文化的发掘、研究、整理过程。

  今年开始,我们开始《中国湘菜大典》增订工作,估计整本书将达到200万字,一千多张图片。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工程,难度很大,任务艰巨,人手缺乏,但我有信心在明年这个时候正式出版。在大典完成后,要出版一系列衍生产品,如《湘菜源流与掌故》、《湘菜味型与烹饪规范》、《湘菜食材与湖南物产》、《人间烟火—湖南饮食纪实摄影作品集》。

  近十来年,湖南湘菜产业促进会组织出版了赵幸的《湖湘饮馔史话》、梁小进的《湖南饮食诗词歌赋》,为省委宣传部外宣办编写《中国湘菜》,还编写了第一本中英对照版《中国湘菜》,送到海外企业。另外帮助江异老师出版了《民国湘菜秘闻》;配合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之声对外宣传机构以及湖南电视台,摄制了很多介绍湘菜的节目。

  我们说的饮食文化,还包括餐饮业的品牌文化、企业文化。这些年湘菜餐饮业充满魅力,成为一个极有活力、极有创新精神的行业,品牌意识越来越强,企业文化越来越成熟。例如五十七度湘的湘味铁板烧、吃饭皇帝大,文和友的夜宵市场。各种简餐b体育、快餐、煲仔饭、社区店风起云涌,市场细分也越来越清晰。湘菜预制菜业发展迅猛,在全国名列前茅。各类品牌策划机构、菜品摄制机构、餐饮建筑设计机构、博物馆陈列机构纷纷涌现。大物流、大配送初见曙光。行业的教育、培训也越来越专业化,谭丽主持的0731我们加餐,在全国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卿永的培训组织也具有全国性的组织力。這都是年轻人干出来的大事件,我们这些老家伙只能佩服。总之,和十年前相比,市场的变化是惊人的。未来十年,一定会有更惊人的飞跃。

  餐饮业的竞争,实际上是文化的竞争。这已是行业的共识。这些年来,我们和企业有个默契:企业全力打造自己的湘菜餐馆品牌,我们尽力打造湘菜这个大品牌;企业重视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我们重视湘菜的大文化建设。这样才可以相得益彰,各自发挥优势。

  尚刚曾向我推荐美国出版的《现代主义烹饪》,真正的大部头。作者是物理学博士,曾任霍金的助手、比尔盖茨的高管,四十多岁时发现自己最爱的是烹饪,转而组织精兵强将编写了这套世界上最高水准的美食书籍。尚刚希望我们朝这方面努力,但以现在的状况,可能要三十年以后才能达到。

  饮食文明是人类一切文明的基石。现在国外对饮食的研究已有了专门的学科,叫饮食人类学。从人类学的视野来研究饮食文化的发生、发展。在他们看来b体育,饮食文明才是人类一切文明的基石。也就是说,饮食文明是根,而不是枝叶。当然,现在我们还只能说,湖湘饮食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饮食文化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定要到处吃、到处问、到处学。向中国饮食研究专家英国人扶霞学习,随时记录,随时拍摄,勤学好问,辛苦写作。

  我先提出自己的初步设想。简单说,就是做到“六个有”,即有人才、有成果、有活动、有声音、有定力、有格局。

  有人才——研究会人才济济,有资深媒体人、著名作家、著名考古学家、文史专家、画家、建筑设计专家、博物馆陈列设计专家、书籍装帧设计专家、摄影家,也有企业家和厨师,还有一批做自媒体的年轻人。这么优秀的人才集聚到一起,总得闹出点动静。

  有成果——个人有什么计划,研究会支持;研究会有什么计划,大家支持。不管是影视、电台、书籍、刊物、自媒体,还是一些专题性研究,总得有成果。长线产品和短线产品如何安排,要有计划。我想强调的是:坐而论道不是我们的风格。一定要沉下去,密切联系企业和厨师,向他们学习。毕竟,饮食文化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文化,涉及面广泛,博大精深,不是坐在家里可以学到的。

  有活动——去省内、省外、国外考察,一年安排一两次。主题研讨会,一年安排一次。其他活动,灵活处置。这些都需要精心谋划。要避免心血来潮,东搞西搞,最终没有自己的强项,没有大家信服的品牌。

  有定力——餐饮业是个江湖,什么人都有,打着文化大旗招摇撞骗的也不乏其人。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我们不去管他,更不要轻信上当。全心全意做好自己的事,这就够了。

  有格局——开阔视野,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研究别人走过的路,而不是关起门来自说自话,甚至关起门来自吹自擂,更不能关起门来称王称霸。研究会不单是“烟酒会”,真正钻进去要花很多心血。

  最后还想补充一点:这“六个有”的背后,是“有钱”。钱怎么来,文化产品如何变现,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我们曾经历过出版业的辉煌,赚过钱,但以往的经验都过时了,用不上了。怎么办?只能依靠年轻人。下一步要做专题讨论。

b体育流程

免费咨询

提供图纸

免费设计

免费报价

无忧安装

终身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