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学子发挥专业特长 “一院一品”聚力智慧助农b体育
日期:2023-07-27 15:56 | 人气:
b体育【编者按】为进一步促进我校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时代特点、青年特征、农大特色的精品助农类志愿项目,给农大青年志愿者搭建更多贡献青春力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平台,校团委于今年7月启动“智慧助农 一院一品”志愿项目培育计划,两个月来,11个学院自主设计开展了各具学科特色的志愿项目,在生动实践中切实发挥青年才智为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提供了有益帮助。
当今社会,人们对食品的营养与安全关注度越来越高,基于此,食品学院结合专业特色,以线上讲座的形式,与广内街道开展合作,进行食品营养与安全科普活动——“云上营养,服务万家”,项目旨在向街道社区居民普及营养知识,打假食品谣言,提高食品营养与健康在群众中的认知度b体育。截至目前,围绕“乳品,糖尿病,主粮”三个主题,结合食品安全、食品营养相关知识已经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为形成饮食健康、食品卫生的社会助力,果蔬专题预计于10月1日前完成。
科普讲解前期,邀请食品学院专业老师审核并修正讲解内容,团委干事检验讲堂效果并提出建议;讲解后期积极联络街道方面,虚心接受意见,不断汲取经验。项目力求做到以网络为平台,以志愿者的科普讲座为桥梁,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中,提高群众对食品的相关认识。除了基础的知识科普之外,针对有健康服务需求的特殊人员,志愿者们提供了个性化的健康服务、运动和饮食方案,给予营养建议,辅以贴合生活的执行方案。例如:如何吃、吃什么能控制血糖血压血脂降低、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儿童如何科学饮食等等。
在学院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志愿者的精心讲解与积极配合下,“云上营养,服务万家”志愿项目得到了社区负责人、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线上讲座的新尝试免除了空间的限制,在志愿形式便捷化、高效化、现代化的道路上进行了深入的拓展。
围绕“食品安全”展开项目的还有经济管理学院,以“识‘食物’者为俊杰”为主题分别在线上和线下进行:线上招募宣传志愿者和调研志愿者,其中,线上宣传志愿者主要负责制作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海报、PPT等,从收集的宣传品方面来看,项目成效显著,宣传品涉及预防食物中毒、食品标识、常见饮食误区以及如何解冻食物等一些常见的厨房问题,覆盖面广,宣传制品新颖且美观,线上宣传效果较好;线上调研志愿者主要参与同北京食品安全政策与战略研究基地联合开展的家庭厨房调研活动,在此次调研活动中,30位志愿者能全员参加培训并及时完成每次问卷,通过调研员们实际的观察和不间断的干预,为调研者提供了真实的数据,让他们了解到中国家庭厨房抹布使用的现状以及不同家庭的饮食习惯对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为他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线下宣传主要收集宣传品中优秀的内容,将其融合在一起制作成两张宣传单,并在2020级新生入学报到时发放给他们,让他们在入校时就了解食品安全的有关知识,帮助他们在以后的校园生活中更加注意饮食健康。通过对新生的采访了解到,经常下厨房的同学相对来说较少,新生们对宣传单上的“食品解冻方法”以及“常见饮食误区”方面更感兴趣,并表示将在以后的生活更加注意,同时还要提醒自己的家人、朋友,让他们也能健康生活。
本次活动,经济管理学院充分利用学科特色,采用干预的调研方法,不仅锻炼了志愿者们的实地调研能力,也让同学们将调研进行在生活的每个方面,培养了大家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同时,本次活动以“食品安全”为主题,贴近生活,吸引了同学们广泛的参与兴趣。
为助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农大学子家乡归属感和自豪感,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开展了“家乡有我,乡水蕴情”志愿活动,志愿者通过直播带货、制作相关视频和推送介绍并利用公众号转发相关视频或文章的形式对家乡的特产、风物等进行介绍和宣传。
截止到目前,活动已开展一个半月,此次线上活动共收到近百份作品,或着眼于家乡文化,亲身感受美食、风景建筑带来的魅力;或着眼于就业志愿服务,学习当地就业政策,走入“青鸟驿站”、创业基地;或着眼学业资助,了解社情民意,开展家庭走访,做小小接线员……以文章、视频等形式,展示了广东早茶、太原北部现代农业园、山西汾河、浙江越剧等多地风采,在宣传了家乡特色的同时,响应时事,增强了青年学生责任心、文化自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其中优秀的视频或文章利用水院公众号“水院人”进行转发做成系列推送,宣传推广各地的家乡特色,助力经济发展,也让祖国各地的同学了解各地特色风情的同时助力脱贫攻坚,成为国家资助育人、青春扶贫路上的守护者。
人文与发展学院的智慧助农项目在线上和线下同时开展,招募了一批具备实地探访条件的当地志愿者,线上志愿者根据线下志愿者获得的信息,利用互联网,为当地三农发展助力。
结合人文与发展学院独特的学科特色,项目为同学们安排了不同的志愿内容:调研评估、法律援助、新媒体运营、助学等。志愿一经推出,志愿者踊跃报名。前期,志愿者做的内容是网络宣传,利用互联网强大的影响力,做出短视频和微博。其中,志愿对象庆安县作为农业大县,其大米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志愿者的宣传可以让庆安大米面向更多消费人群。
信息时代,社会在变化,志愿的方式也可以变化。利用网络助农,成本低,可操作性强,为志愿服务提供新的平台,无形中助力农业发展。人文与发展学院将继续志愿项目,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这种志愿方式推广到其他地区,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植’慧助农,线上科普”志愿项目是植物保护学院推出的具有植保专业特色的线上科普志愿,项目运行过程中支队会公开征集与植物保护相关的原创科普短视频或图文,并借助微博和抖音平台进行宣传推广,从而将植保知识转化为百姓易于接受的形式,实现科普助农,助力乡村振兴。
经过校院两级宣传,“‘植’慧助农,线上科普”志愿项目一经发布便受到了许多志愿者的关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到目前为止参与项目的正式成员接近40人,其中三分之二为投稿志愿者。
为保证项目正常运行,项目专门创建了QQ群和运行审核岗工作群,实现了志愿者之间的有效沟通。目前项目已按计划运行了六周,收到的投稿数量在不断增多,符合要求的投稿也被及时发布在平台上。同学们也纷纷表示,通过拍摄视频和照片,不仅帮助了有需要的人,身为学生的自己也将书本学到的内容用于实践,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目前审核合格并发布在平台的投稿为88篇。很多投稿有颜值、有内容,对于其中较为优秀的投稿有针对性的加大了宣传力度,以激发志愿者的投稿热情b体育。
项目主要进行草业方面的科普宣讲,招募的志愿者所在地分布很广,有内蒙古牧区、西藏牧区、北方非牧区和南方非牧区,很有区域特征。为了保证宣讲的质量,项目要求每名宣讲志愿者都必须提交讲稿和PPT,审核不合格的,予以返修。审核完毕后,宣讲志愿者自行联系家乡所在地的村庄进行宣讲,志愿活动得到了多村的支持,在各村村委的协助下组织村民有序地开展宣讲。
此外,本志愿项目的宣讲志愿者们都结合家乡和服务对象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他们大都以家乡情况引入主题,项目服务对象的年龄跨度较大,有的志愿者全程使用家乡方言,还有的志愿者专门对家乡的小朋友进行草地保护与建设相关知识的科普,注意使用儿童化的语言来让小朋友们理解宣讲内容。
村民们普遍反映收获了很多知识,也认识到保护草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会努力实践保护生态环境。有些村民还对志愿者科普的优质草种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志愿者们依托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比较细致且专业的宣讲,牧区的志愿者宣讲合理放牧的内容,身处南方非牧区的志愿者则科普草山的建设和保护的意义及做法并介绍优质草种。项目也面临许多的困难,但志愿者们一一克服:对于正处在疫情防控期间一些地方不允许较多的人员聚集,宣讲志愿者选择采用村广播进行宣讲或者直接给多个村庄的村长普及相关知识,提高他们保护和建设草地的意识,由村长们今后给村民们科普;对于一些村庄的村委会设备不全,无法使用PPT放映,志愿者们使用乡村小学的教室保证宣讲质量,还有的志愿者则直接在绿草地中开展了自己的宣讲。
项目开设了五门课程,学生总参与人数达150人,课程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神农架林区初中生的欢迎。五门课程既有较为轻松、拓展知识面的趣说中华文化课程,也有山区孩子刚需的英语口语课程、C语言基础知识讲解,还有结合工院特色设置的PS以及三视图课程,较好地满足了神农架林区初中生的需求,也使工院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得到较好的利用。
课程不同、融入专业、形式多样、收获多多:趣说中华文化课程集中表现了学生互动的积极性,无论是课堂还是答疑时间,都有很多学生跟老师不断地交流,听课学生表示自己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很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和中国农业大学的志愿者交流;英语角口语课程让学生得到了很多锻炼口语的机会,还收获了志愿者关于英语口语练习的资源以及经验分享,有部分学生较为活跃,敢说敢交流;PS基础课程有部分学生听完所有课程并完成了作业,他们已经可以熟练地使用电脑端PS的基础工具栏;三视图课程以及C语言基础课程结束后,志愿者收到了几位同学的感谢,课程让学生接触到了大学工图的内容,让多数学生接触到了编程,对编程有了初步的了解,让部分学生更清晰地理解了语句的使用等。
部分志愿者表示,这是第一次授课当老师,还是线上授课,对他们来说很新奇也很有挑战性,但是在和学生的交流与磨合之后,收获也是巨大的。与学生交流、更改课程内容,应对学生五花八门的问题,制作课程教案以及PPT等事情,使得他们无论是交流能力,还是信息处理能力或者是编写教案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增长。
随着生活垃圾的逐渐增加,垃圾摆放与处理问题就成了阻碍发展的一大难题。垃圾分类,让垃圾可以“变废为宝”,也便于回收处理,这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经之路。垃圾分类与资环专业契合度极高,从资环到农大,从农大到北京,资环志愿者们纷纷参与项目为垃圾分类出一份力。系列项目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
在线上部分中,资环支队联合生态文明传播协会进行了垃圾分类宣传册的制作与推送宣传,目前已经印发了纸质小册子,在本科生迎新当天也进行了宣传。同时,项目还召集志愿者拍摄了垃圾分类调研视频,收到了来自陕西、内蒙古、黑龙江、河北等多地的调研视频,志愿者以不同的方式b体育,对当地的垃圾分类现状进行了采访与调查,未来将组织擅长视频后期制作的志愿者,对视频进行剪辑修饰,最后会推出一个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视频合集。
在线下部分中,纸质垃圾分类宣传册已经面向全校师生发放一部分,生态文明传播协会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情况下也进行了线上或线下的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宣讲和宣传册的发放。
信电学院开展的“十亩之间,助农信电”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面对面,手把手教会农民使用手机农业软件如“一亩田”等进行农产品买卖以及日常生活缴费,让他们学会了非常实用的软件的操作方法。无论是志愿者还是当地农民都是收获颇丰。
活动能够让更多农民跟上网络时代大潮流,方便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通过网络在家就能实现买卖农产品,也能够通过网络优化农耕的很多方法从而促进农业发展;于志愿者而言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能够做到真真正正走入农村、走近农民,以亲身的体验来感受农村的发展现状,也利于志愿者个人能力的提升并且促进他们对未来农村发展的思考。
此次活动的主要特色是让在校大学生真正的进入农村亲身体验农村,而且手把手教农民,并且与他们共同学习。另外志愿者们许多对于网络信息知识了解更多,可以给农民带来更多更深层的解读。其中,志愿者们带着“一亩田”走近农民,为他们的未来农业生产提供价格的优惠与方法的便利,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方法的讲解可以为他们网上购物与去城市办事打下基础,网上交水电费、电话费、网费之类的生活必需的费用也可以让农民免于奔波,在家就可以完成基础操作。看到老人或者农民脸上质朴以及真诚的笑容,志愿者们纷纷表示由衷的为可以帮助到他们而感到开心。
理学院推出了“线上知识分享,智助农业发展”志愿项目,作为为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提供切实有效帮助的长期实践平台。7月22日,志愿项目通过CAU青春理院平台发出了志愿作品的征集通知并提供了报名的通道入口,后又于8月27日再次呼吁同学们报名参加。
活动运行期间,受到全校同学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共有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志愿者参与本项目,投稿共计32个作品,包含专业培训类、课程科普类、课外拓展类多种类型。投稿作品主要集中在专业培训类,涵盖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番茄等多种常见农作物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志愿者基本能够充分说明每种农作物涉及到的病虫害发病状况及出现原因,并为农民提供了比较准确和完善的农药使用说明以及其他防治措施,能够满足帮助农民掌握科学种植农作物的目的;课程科普类则是一些有趣的学科知识点,如数学中的e,五线谱等,志愿者结合课件灵活讲解,很好的起到了科普的效果。
针对志愿者所提供的教案、PPT和视频作品,项目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其中《番茄生理性病害的识别与防治》《农药的假劣识别与安全使用》等作品因为内容丰富完整,重点突出,视频讲解认真生动,能够结合课件进行灵活展开,评价等级为“优秀”。
为宣传我国的土地国情,宣传“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及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等,土院推出了“宣传土地国情,共建美丽家园”项目,让人们更加了解土地科学的相关内容,共同建设美丽家园。立足土地科学与技术学科,项目主要研究土地及其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人地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可以使参与其中的志愿者更加了解土地科学及农学的相关内容,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我国人地关系的紧张等问题。同时对于学院学科而言也是一个对外宣传的窗口,让更多的人认识土地科学与技术这门学科,提高学科的知名度。
活动参与过程中,志愿者以土地科学、农学相关知识为主题(如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污染现状等)查找相关资料,制作PPT录屏,优秀且有兴趣的志愿者进行宣讲,让更多人了解土地科学及农学的相关内容。
项目开展以来,共推出六大专题,分别是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和污染现状、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农作物与土壤、土壤改良、土地与国情以及土地与空间需求。志愿者深深地体会到了作为农大学子要时刻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向周围人介绍相关的土地利用法规,提高全民的土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