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体育诸暨非遗美食的诗和远方
日期:2023-08-13 03:48 | 人气:
b体育在诸暨众多的非遗项目中,饮食类是特别接地气、特别受大众关注和欢迎的。西施豆腐、西施团圆饼、次坞打面、马剑豆腐包、紫阆黄公糕、草塔年糕糳、岭北玉米饼、牌头冻米糕……这些被列入诸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美食,不仅让人品尝到食物本身的美好味道,更让人怀念食物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记忆。它们承载和传承的b体育,是一代又一代诸暨人的智慧结晶和生活美学。
到过西施故里旅游区的人,可能都会被江边一家标有“西施团圆饼”和“笛友之家”的小小店铺所吸引。
这家店铺的主人,就是周谷,自称“周老汉”。很多人吃的第一个西施团圆饼,也许就出自他之手。
今年74岁的周谷是五泄镇十四都村人。“做萝卜丝饼是村里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也不知道有多少年了。”周谷说。
1998年,周谷51岁,因为生计,第一次走出村庄来到诸暨城里,推着一辆特制的小推车,开始了他的做饼之路。渐渐的,他做的饼,被很多人喜欢。
“我们诸暨是西施故里嘛,传说中,这个萝卜丝饼还跟西施有关。相传西施在吴国时,非常惦记家乡的亲人,也很想念家乡逢年过节时做的这种点心。吴王为了博美人一笑,就让她亲手做饼,快马加鞭送到越国西施外婆家。当西施的外公外婆扳开圆饼时,发现夹在馅中的一首小诗,‘汪汪眼中泪,香香笼中饼;冬去春来时,共叙团圆情’,不禁热泪盈眶。”周谷说,正是因为这个传说,让他得到了灵感,于是为萝卜丝饼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西施团圆饼”,同时他还注册了商标。
2002年,西施团圆饼被中央电视台一套《天天饮食》栏目选中,录制了长达7分钟的专题节目,同时央视二套、四套相继转播,第一次把西施团圆饼推向了世界;2003年,西施团圆饼作为中国经典的民间传统小吃,破例被收编在央视出版的《天天上好菜200例》一书中;2004年9月,西施团圆饼应邀参加第二届国际面食节,在50多个国家上百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中华特色面点奖”(最高奖)。
2006年3月,西施故里旅游区建成,周谷和他的西施团圆饼落户西施故里古越街6号。
制作工艺上,周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改进,形成自己的独特配方,所做的西施团圆饼皮薄馅多、色泽金黄、爽口不腻,深受吃货们的欢迎。在杭州西博会,周谷曾经创下6天卖出5万个西施团圆饼的记录。
周谷的儿子周垦,前几年一直在外地工作。从小看着父亲做饼,周垦也学了一手好手艺,成为西施团圆饼的第五代传人。
眼看着父亲年纪渐大,周垦决心接过父亲的棒,让西施团圆饼走得更远。近日,他特意为父亲和他的西施团圆饼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同时开启了线上免费培训非遗美食的活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周垦还在近期组织线上义卖西施团圆饼,所有销售款都将捐赠给诸暨市慈善总会。
“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喜欢西施团圆饼,也希望借西施团圆饼更好地宣传诸暨西施文化、非遗美食文化。”周垦说,在互联网时代,他们将与时俱进,不仅要做好饼,也要“唱好”饼。
前天,当记者走进位于暨阳街道浦阳新村的福发西子团圆饼公司时,老板何为群正忙着接听电话,处理相关事宜。
虽然因为受疫情影响,公司的业务量从年里最多时的每天两三万个降到现在的一万多个。但在人工比较紧缺的情况下,这个数量也足以让公司上下忙成一片。“像年里的话,订单太多,根本就做不出来。”何为群说。
今年47岁的何为群,从19岁那年当兵起就在食堂做后勤兵。退伍回乡后,他一直从事餐饮业,持有高级厨师证书,曾任菲达酒楼厨师长,后来自己还开过饭店……这当中,他对诸暨本土的美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从2018年开始,何为群和几个朋友开始创业,专注做饼,“我们想着除了保留团圆饼原来纯正的味道之外,能不能在包装和保存上有所改进和创新。同时在销售上颠覆传统的经营模式,把诸暨的美食文化推广出去,走出诸暨,走向全国,甚至走向全世界。”
为此,何为群走上了一条艰辛的开发之路。他带领研发团队经过半年的反复研制,根据现代人的口味一次次改善口感,不合格的产品全部淘汰,“不知道扔掉了多少饼。”
如果要将团圆饼销往更远的地方b体育,储存保鲜是一道坎。“我们试了很多次,终于可以在不加防腐剂的情况下,让团圆饼在冷冻状态下保质期可以达到半年。”
目前,福发西子团圆饼除了鲜肉萝卜丝馅之外,正在开发创新不同口味的馅料,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味蕾。公司除了借助网络电商平台销售外,还为诸暨一百多家饭店、食堂等提供配送服务。
福发西子团圆饼的产业化之路,也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拉长了产业链。如今,公司每天需要用到的几千公斤萝卜,都来自姚江镇三丁村的种植大户王晨瑚。他的600多亩萝卜基地,基本上都用于供应团圆饼制作。
近年来,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饮食类非遗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技艺实践呈现和传承中华文化,在新媒体模式下呈现爆炸式的传播效应,为全社会所关注。
孟琼晖介绍,围绕饮食类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诸暨已经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首先是开展了饮食类非遗项目资源摸底、调查工作,尤其对产业化前景较好的项目进行全面的挖掘、记录和保存。
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饮食类非遗项目20个,占全市非遗项目总数的21.2%,既有与饮食起居相关的制作技艺,又有与地方民俗关联的制作技艺,代表性的有次坞打面制作技艺、西施团圆饼烹饪技艺、紫阆黄公糕制作技艺、豆腐包制作技艺、岭北玉米饼烹饪技艺、马剑馒头制作技艺、鲍同顺糕点制作技艺等,其中同山烧酒传统酿造技艺、枫桥香榧采制技艺等项目已列入省级非遗项目,同山烧勾践王酒等产品已被评为首批浙江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
此外,市非遗中心通过系列培训、扶持并组织推荐参加各类展示展演,突出“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主题,让饮食类非遗项目的从业者找到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为文化精准扶贫提供新动能。
2019年,我市主要结合传统节日和节庆活动,以诸暨老味道、诸暨(己亥)南孟文化节、璜山“三月半”民俗文化艺术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诸暨年货节、非遗文化进校园等节庆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了西施团圆饼烹饪技艺等饮食类非遗项目展示展演。此外,积极推荐参加对外节会的展示交流,先后组织了紫阆黄公糕制作技艺、豆腐包制作技艺等项目参加了第十一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西子倾城好美诸暨”2019春季旅游节暨文旅新品(杭州)发布会、“祝福·绍兴古城过大年”暨第五届绍兴市非遗集市、上海·绍兴周活动、浙江农信丰收驿站绍兴月“西施故里好美诸暨”专场活动……
据悉,今年浙江省还将首次举办“非遗薪传”浙江传统美食展演展评,“我们也将持续做好宣传推介,让更多的传统美食融入广大群众的生活方式,点亮非遗之美。”孟琼晖说。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传承发展力度,鼓励优秀传承人带徒授教,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下岗职工、城乡残疾人b体育、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从事饮食类非遗工艺生产。立足文旅商融合,深入挖掘、整理具有浓厚诸暨文化特色、深刻历史人文内涵、高度文化品牌价值的饮食类非遗项目,加强政策扶持,通过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路径传承发展乡村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鼓励饮食类非遗项目从业者改进设计,改善材料,改良制作,注册商标,提高产品的整体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诸暨传统美食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何珠华)
2023年7月30日,湖北宜昌雨过天晴,三峡大坝附近云雾缭绕宛如画卷,美不胜收。
2023年7月27日,江西省瑞昌市武蛟乡,俯瞰蓝天白云下的瑞昌虹源光伏发电站达尔湖场区,排列整齐的太阳能光伏板与周边景致相映成景
郁金香花以其特有的徇烂多彩,娇艳妩媚地高雅身姿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其花也像牵牛花一样,白天舒展开美丽的花瓣,迎风起舞,将最美的身姿展现在人们面前,到了夜晚又好像害羞的姑娘逐渐收拢起多彩的花衣,以待朝阳升起时再一次绽放。
2023年7月18日,在安徽省淮北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的足球场上,来自乡村小学的小球员们正在进行足球训练。
天津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交易、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上线日,天津首个数据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上线仪式在科创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举行。
2023年7月17日,山东荣成寻山海洋牧场,养殖工人驾驶船只在云海之间收获江篱,构成耕海牧渔的美景画卷。
2023年7月12日,甘肃敦煌雨过天晴,游客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观光游览
每当幕色降临,晚霞就像一杯泼洒在天空的葡萄酒,把整个黄昏浸在微微的醉意里,光的色彩把原本白色的云染成了血红和金黄色。
2023年7月9日,在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四塘镇界牌村,农民正抢抓农时进行晚稻插秧。宛如镜面的稻田与错落有致的民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夏日田园画卷。
7月6日,三门峡水利枢纽开启黄河2023年汛前调水调沙,助力冲刷小浪底水库库尾,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提供后续动力。
临近七一,位于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的青岛中德生态园小学开展童心向党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小学生们亲身感受时代的伟大变迁。
2023年6月26日,重庆市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绿树碧水与蓝天、白云、城市、田园相融成景,如同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3年6月25日,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的白云山水库,因水生态环境改善,形成了天蓝、岸绿、水清、景美的生态环境。
2023年6月23日,游人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西洛街道千亩荷塘休闲赏花。
2023年6月22日,在新疆博湖县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精彩的水上飞人表演吸引各地游客驻足观看。精彩的表演给各地游客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跳体验。
连江县全面推进海洋牧场健康发展,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行科技兴海,以养兴渔,有力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